台灣業界積極應對AI產業化的黃金十年
來源: 新華網
台中一家醫院日前在《生殖生物醫學在線》期刊發表運用AI人工智能選擇最優良的胚胎做試管嬰兒的研究成果。
參與研究的台中茂盛醫院李俊逸醫師表示,此研究證明試管嬰兒通過AI選胚系統,找到最好的胚胎植入母體,懷孕率接近80%,比一般試管嬰兒懷孕率高出約2倍,流產率也從20%降至5%。
“刷臉是未來數年智慧金融的重要應用。”軟件企業訊連科技執行長黃肇雄表示,目前公司正積極開拓AI臉部辨識應用市場,掌握智慧金融的商機將是今年成長的動能之一。公司的AI人臉識別解決方案已運用到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智慧家庭等領域,合作廠商超過百家。
2016年,由島內交通主管部門設立的“公共運輸整合資訊流通服務平台”上線,系統性地整合了交通主管部門轄下的公路、軌道、航空、運輸、觀光、氣象、空氣品質等歷史與即時資料,供業界使用。交通主管部門表示,平台設置以來,已帶動島內外超過500家業者加入交通數據產業。未來將進一步匯集即時路況、停車與公共運輸票據等資源,力拼在3到5年內產值成長10倍,達20億元(新台幣,下同)規模。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石立康指出,人工智能在台灣智慧製造、電子商務、電腦視覺等原有領域蓬勃發展,建構出一個獨特產業鏈,本地相關新創業者勇於進行各種新興領域嘗試,如邊緣晶片設計工藝問題,協助傳統產業升級,擴大普惠金融等。
面對AI產業化的黃金10年,台灣業者各顯神通,積極應對。
2018年台灣啟動AI行動計劃,希望全力推動產業邁向尖端、智慧。台塑企業、奇美實業、英業達集團、義隆電子、聯發科技、友達光電等6家企業各捐3000萬元成立“科技生態發展公益基金會”,授權“中研院”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目前該校已設立台北、新竹、台中、南部四個校區,培訓出4700位產業AI專才。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運營長蔡明順認為,目前台灣AI的產業採用還屬於早期採用階段,由領導企業帶動相關運用,大約在2021年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AI應用愈來愈廣泛。
他認為,黃金10年將經歷四波產業AI化,也將提升企業轉型升級的機會。包括:第一波單點效率的提升;第二波企業流程的提升;第三波產業水平的提升;第四波生態系統整體提升。
蔡明順表示,AI結合醫療應用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領域,台灣各醫療機構有很好的條件與合作醫院,8月,該校將在北、中、南開設的智慧醫療專班設立專為台灣醫療產業從業人員設計的密集課程。
“AI正引領世代,進入產業的競賽。”廣達集團創辦人暨總裁林百里把AI視為企業全面的未來。他說,成立30餘年的廣達集團想做的很多事情都需要AI人才。他要求廣達集團的管理人員要到AI學校上課,並把結業成績作為個人的年度考績。迄今已有60人參加培訓。過去20年來,廣達集團已與世界著名公司在AI領域合作,實施多項研究計劃。
“台灣是AI實驗最好的所在。”AI實驗室負責人杜奕瑾說,他所在的實驗室2017年宣佈設立,目前已有超過70位人工智能專家和研究員。
生於1976年的杜奕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台灣要加強火力去做好三件事:一是醫療領域,台灣很早就把醫療資料數位化;二是智慧城市,各地政府部門數位化已有多年;三是台灣很有機會在人機界面部分領先。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