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2, 2018的文章

🟪《新華報導》讀者點閱總人次

林孟令參選市議員的機率大增 下個月即可見真章?

圖片
鄭杰◎臺中報導 臺中市龍井區里、鄰長107年市政建設考察活動,在《寶島村餐廳》午宴,林士昌議長及服務處主任、也是大兒子、年底可能接棒參選市議員的林孟令,雙雙受邀上臺致詞。 本刊總編輯日前曾經報導過,因政治結構性的「變化」,長期擔任議長服務處主任的林孟令,將有機會投入年底市議員的選舉,以延續父親林士昌議長在臺中政壇上耕耘的成果。 最近在各項社團、區里活動場合上,林孟令露臉現身的機率遽增,由此觀察,林士昌議長要選的機會,已經比林孟令還低很多,若屬實,也印證了總編輯魏永忠的推測分析是正確的。 據了解,林士昌議長未來參選之路的決定,下個月應可見真章。  林孟令的文宣造型陸續推出。 臺中市龍井區里、鄰長107年市政建設考察活動,於《寶島村餐廳》午宴。 服務處主任林孟令致詞。 林士昌議長致詞。

林佳龍市長承諾范淞育議員爭取的北區三大建設!

圖片
《園地公開來稿照登內容不代表本社立場;讀者可在留言欄張貼意見》 22日市政總質詢,范淞育市議員針對北區,積極向市長爭取多項建設,其中三項林佳龍市長霸氣答應。內容如下: 1、 崇德殯儀館旁中賓停車場整建並擴充。 2、 興建停車場,解決一中商圈人潮、車潮問題。 3、 北區柳川(柳川榮華街至進化北路河段)列入整治範圍。 范淞育市議員指出,縣市合併之後,崇德殯儀館的使用量經常供不應求,也造成當地交通阻塞,引來附近居民的抱怨。因此,范淞育爭取將殯儀館隔壁隸屬於交通局所管的「中賓停車場」進行整建,並主張要讓殯儀館看起來親民、進而消除民眾既有的恐怖觀感。 另一方面,市長承諾會舒緩北區一中商圈的停車問題;初步得知,已經將此項列8項前瞻計畫,預計在台中一中興建地下停車場。 22日市政總質詢,范淞育市議員針對北區,積極向市長爭取多項建設,其中三項林佳龍市長霸氣答應。

連三年每萬輛車輛肇事率六都之冠 老少幼成為台中交通

圖片
《園地公開來稿照登內容不代表本社立場;讀者可在留言欄張貼意見》 時代力量台中黨部從警政署資料發現,以道路交通事故每萬輛車輛肇事發生率來說,台中連續三年位居六都之冠,道路交通事故件數死傷人數更是僅次於高雄市。其中,台中市2017年高齡者交通事故死傷人數較2016年多出350人;在台中市2017年的行人交通事故中,老少幼更是佔去近一半,老人、小孩與青少年連走路都不安全,可說是台中交通難民。今(22)四位時代力量台中市市議員參選人騎機車出場,於台中市政府前召開記者會,呼籲市府全面檢討交通與行人路權規劃。 車輛肇事率六都最高,死傷人數僅次高雄 「警政署的資料顯示,台中市2015年到2017年每萬輛車輛肇事發生件數分別為195.98件、184.45件、168.38件,連三年六都最高;道路交通事故死傷人數分別為70,750人、66,564人、62,107人,僅次於高雄市,更是遠高於全台人口最多的新北市。」時代力量台中市中西區市議員參選人李國禎表示:「根據台中市政府警察局資料統計,2017年台中市肇事車種以機車占53.7%最高(20-34歲的青壯年占其中55.3%)、小客車占34.8%次之;由於台中大眾交通運輸不便,時代力量的市議員參選人平時常騎機車跑行程,也因此深刻感受到交通運輸安全的重要。」 老少幼是台中「行的難民」 西屯區市議員參選人簡嘉佑更是特別提出:「台中馬路更是高齡者與老少幼的地獄,一個明顯趨勢是2017年高齡者交通事故死傷人數較2016年多出6.4%(350人),其中近七成(68.3%)為機車肇事、行人肇事次之(13.5%)。在2017年的745件行人交通事故中,老少幼就占了一半,65歲以上占31.4%、19歲以下占14.7%,台中的馬路顯然對老少幼構成嚴重威脅。」 簡嘉佑解釋:「從數據可見,許多高齡者仍需自行騎機車通勤,導致高齡者機車肇事率較高,顯見完善公共交通運輸的重要;對於高齡者來說,即使只是受傷,因復原較為不易,也會對健康帶來極大影響,甚至導致失能後果。從上述資料也可看出,即使行人也不安全,最脆弱的老人、小孩與青少年,在台中簡直是交通難民;像是西屯區人行道狹窄、騎樓遭佔用,行人被迫行走在車道的案例隨處可見。」 盼市府正視交通安全與行人路權 北屯區市議員參選人許皓甯說:「然而,在今年一月台中市政

市府不提供議員所查調的市政業務資料 遭抨擊蓄意隱匿、迴避議會監督 風波越演越烈

圖片
《園地公開來稿照登內容不代表本社立場;讀者可在留言欄張貼意見》 市議員李榮鴻、張瀞分、賴朝國、張廖乃綸、羅永珍、李中等人,在市議會市政總質詢中,再度詢問社會局長呂建德及法制局長吳梓生,議員要求市府提供補助各社團及區公所辦理各項活動經費的資料,為什麼社團名稱都被寫上OOO,為什麼要蓄意隱匿? 李榮鴻拿出法務部101年12月26日法律字第10103110880號函,要呂建德唸出內容:「行政機關及其內部單位名稱等有關法人之資料,並非個資法所欲規範之個人資料,不適用個資法。另公務機關有關支付或接受補助之資料,屬於政府資訊公開法所定應主動公開之政府資訊,除有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第1項所定情形之一外,自應予公開」。 李榮鴻說,法務部的函釋清清楚楚,公務機關有關支付或接受補助之資料,屬於政府資訊公開法所定應主動公開之政府資訊,市府如果不公開,就是公然違反政府資訊公開法,違法隱匿、黑箱作業。呂建德辯稱,他是依據政府公開資訊第18條第3項和第6項規定,運用行政裁量權處理,如果議員不服,可以採取救濟程序。 李榮鴻指責,法務部的函釋寫的清清楚楚,除了有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第1項所定情形,也就是國家機密等,都應該公開,內政部和其他公家機構都依法辦理,定期公開補助社團及個人的名單和金額,社會局長呂建德卻故意胡扯,混淆視聽,違法隱匿,林佳龍市長到底在怕什麼? 市議員張瀞分也說,市府執行公務預算花納稅人的錢,預算怎麼執行、錢怎麼花,議員本來就該為民監督,社會局補助社團資料卻不敢公開,故意逃避監督,顯然裡面有鬼。 市議員賴朝國進一步質疑,他接獲很多社團投訴,市長林佳龍上任後補助分藍綠,顏色不對就完全拿不到補助,補助款都拿去給顏色對的社團了。社會局長呂建德辯稱,社團補助沒有分藍綠,只有台中隊。議員則要求社會局最慢周一前把資料送到議會。 李中議員懷疑,市府網站上公布補助社團的資料不完整,可能是選擇性公布、分級公布,要求政風處在下週三前調查清楚。 李中議員說,社會局係以公帑補助社團,其經費運用攸關公眾利益,且相關社團為公開團體、活動亦屬公開活動,社會局理應將完整資訊向民眾公開且應受議會監督。 李中議員詢問社會局呂建德局長其自社會局網站下載之資料是否完整,社會局長先表示該份資料即為完整資料,李中議員再詢問社會局長既然網站是完整資

議員賴朝國強烈要求市府. 設置潭子日間托老據點

圖片
《 新華園地公開來稿照登內容不代表本社立場;讀者可在留言欄張貼個人見解》 台中日間托老據點獨缺潭子!市議員賴朝國在總質詢中指出,市府在各處設置日間托老據點,市長林佳龍執政四年快過去了,為什麼潭子還是沒有?潭子公所將搬遷,他要求市府在公所搬走後,規劃為日間托老據點;市長林佳龍答說他支持這樣的構想,會進一步開會做規劃。 賴議員說,老人福利應該是全面性,不該分區域,市長林佳龍執政快四年了,為什麼潭子到現在連一處托老據點都沒有?難道是「顏色對了就做,顏色不對就不做!」 他指出,現在的潭子區公所將於今年七、八月間搬遷,留下的空間直接可做為托老據點,照顧潭子老人。 社會局長呂建德答覆說,公所的空間夠用,但應該整體規劃。民政局長游湧志則表示,現有區公所搬遷後,考慮民眾使用的習慣性,還是會留做辦公空間,讓民眾來洽公。 賴議員則說,現有區公所是三層樓,他同意保留部分空間做辦公室使用,但應保留一層樓或二層樓做托老據點。但社會局及民政局兩位局長都無法做出承諾,賴議員直接要求市長林佳龍答覆。 林市長答說,他支持這樣的構想,未來配合火車站高架化,現有公所附近的區塊都要整體規劃。賴議員進一步要求,至少在整體規劃前,將公所的閒置空間用來托老,林市長則承諾會進一步開會做規劃。

🌐Translate文章翻譯成各國文字

🟪《新華報導》網站所有文章

顯示更多

大雨來襲!中市水災應變中心明日提升二級開設 持續加強防汛整備

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台中市列為大雨警戒區,預計明(26)日將有一波強降雨,為嚴防災情,市長盧秀燕要求各局處加強防汛整備,明日9時水災三級應變中心將提升二級開設,各項救災設施與人力已到位警戒,嚴陣以待做好萬全準備。

中市府協助身障就業 瑪利MAMA手作麵包庇護員工變身快樂襪店長

中市北屯區和福停車場正式營運 公私協力提升停車便利性

中市西屯區第13公墓納骨塔環保金爐啟用 民政局長:兼顧民俗與環保

112年度台中市政府溫室氣體管制執行績效成績揭曉 建設局榮獲雙獎肯定!

中市府舉辦公益捐血活動 市府同仁挽袖捐熱血

為充裕血庫、解決醫療用血短缺情形,台中市政府與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台中捐血中心今(26)日在台灣大道市政大樓府前廣場旁停車場舉辦公益捐血活動,秘書處志工們熱烈響應,市府同仁也紛紛挽起袖子積極參與,共同挽袖捐熱血。市議員賴義鍠及秘書處長謝佳蓁也到場鼓勵更多人一起「捐熱血」發揮愛心,以實際行動捐血助人。

中市總人口285萬、清水人口9萬雙達標 盧市長:喜上加喜共創幸福台中!

中市府加碼辦理「臺中市育兒租金補貼」即日起開放申請,無子女數上限,每名補貼4,000元

市府為減輕在臺中市租屋且育有0~12歲子女之市民租屋負擔,以本市囤房稅之稅收,辦理「臺中市育兒租金補貼」,凡於本市租屋且財稅符合規定者,每育有1名0至12歲子女即補助新臺幣4,000元,取消舊年度原先每戶家庭至多補助3名子女之限制,補助子女數不設限,今年更開放承租於臺中市社會住宅之市民申請,充分照顧本市在外租屋之育兒家庭,即日起至113年12月31日(二)止受理申請。

112年度台中市政府溫室氣體管制執行績效成績揭曉 建設局榮獲雙獎肯定!

中市加速震後危老重建補助 最高5.5萬元即日起開跑

臺中市議會財政經濟業務質詢 徐瑄灃議員提出多項選民權益議題

台中寵物登記第二!議員籲打造動物友善城市 提升產業經濟

(四)🟪臺中市議會第3次定期會財政經濟業務 議員質詢報導

十年如一日 市議員林霈涵為守望執勤安全請命

今台中市議會民政業務質詢首日,市議員林霈涵率先為守望弟兄的行車安全請命,經查臺中市里守望相助隊新購巡邏車輛補助要點,自民國101年公告施行迄今,汽車及機車補助額度上限,超過十年未曾調整。面對通膨及物價波動,一顆最基本茶葉蛋都從五元漲到十三元,十年前的補助標準若再不修正,恐怕與實際的市場行情,有顯著落差。對此,市議員林霈涵公開呼籲,應加碼補助守望相助隊的老舊耗油汽機車輛汰換,並全面造冊落實保養,面對全市共212隊,一萬多名的基層隊員交通安全,希望對最基本的交通公務運具,提出有效的管理辦法。

我們堅持地方的民意走自己地方的路「儘快増氣減煤 停止燃煤污染」「堅決反對港區內增設儲氣槽」

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議事日程表

停佇路中遇暖情 警助返家更見愛的叮嚀

中市警防制酒駕安全年,保護市民不間斷

🔵司法、檢調報導

🟪選區議員活動報導

市議員李中:要台中市政府分攤56%的經費,他絕對反對!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25)日至台中市南區大慶車站進行鐵路高架化「山線高架延伸(大慶至烏日)」考察,市議員李中表示,根據鐵路法,鐵路興建是由交通部規劃、行政院核定,鐵路的所有權、營運權通通都是中央與台鐵權管,我們地方沒有管理權也沒有產權,講白話一點,如果要由地方政府出錢,感覺好像是我們台中市幫人家生孩子,結果孩子是別人的,因此,如果要台中市政府分攤56%的經費,他絕對反對。

「戰爭與和平」?!(四)

就當去年10月7日〈哈馬斯〉成功「偷襲」〈以色列〉導致「兵燹之災」以降,正當双方軍民(含戰地記者)持續攀升的死傷人數,已不再受到國際社會矚目,已成為全世界輿論的「莫不關心」,正當滿地球「衛道人士」對生不如死的、可憐無辜的〈巴勒斯坦〉人民的「任人宰割」視若無睹的同時…〈以色列〉空軍於4月1日轟炸了位於〈加薩〉的「人道救援組織」〈世界中央厨房〉(World Central Kitchen ),釀肇包含了〈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等國

🟨2024公告、宣導

臺中市建造執照112年度考核成績出爐 榮獲六都都會型甲組特優

自109年起,臺中市於內政部主辦的「建造執照與雜項執照核發項目」,連續4年蟬聯都會型甲組特優,去年度(112年)分數更是獲得100分滿分的優異成績,肯定臺中市在「建造執照與雜項執照核發項目」上的行政管理及創新作為。

中市府助中高齡重返職場 山線銀髮人才服務據點4月試營運

為提供55歲以上或已退休的銀髮求職者再就業的機會,台中市政府勞工局今年在豐原區陽明市政大樓成立「台中市山線地區銀髮人才服務據點」,於4月開始試營運,提供求職服務、職涯諮詢、媒合推介以及舉辦就業促進活動,協助銀髮求職者重新進入職場,歡迎求職民眾多加運用。

規律運動享健康 樂活臺中大步走

身體健康是每個人都在追求的目標,現代人忙碌的生活往往忽略了健康的重要性,飲食不正常,加上缺乏運動的生活形態,都會讓代謝症候群悄悄找上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每天應至少運動30分鐘,適度的運動不僅能控制體重,還能讓人心情愉悅、消除疲勞,有助於身心的放鬆。為了自己的健康及預防疾病的發生,現在就動起來吧!

⏹️人事異動報導

▶️(一)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二)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三)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四)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徐瑄灃議員提醒市府不要藉輔導或興辦宗教事業之名,實際上是護航違建宮廟,破壞農地農用

市議會今(23)日進行民政業務務質詢,徐瑄灃議員提醒市府不要藉輔導或興辦宗教事業之名,實際上是護航違建宮廟,破壞農地農用。並關切台中市公私托嬰中心設置監管雲系統進度,依據衛福部社家署規畫,2024年設置雲端儲存空間,全台公私立托育機構影像須保存30天,希望市府及早執行設置完成,保障幼兒安全。

▶️(五)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六)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七)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八)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一)臺中市議會第3次定期會 臺中市政府回應議員的質詢報導

🔴(二)臺中市議會第3次定期會 臺中市政府回應議員的質詢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