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萬太平人的捷運夢!黃佳恬議員力推藍線延伸「一車到底」2034年圓夢可期
新華報導\特稿
炎炎夏日,台中市太平運動場內近200名民眾頂著豔陽天,專注聆聽著一場攸關20萬太平人未來交通命運的說明會。台中市議員黃佳恬站在台前,神情堅定地向鄉親們宣示:「藍線延伸到太平要一線通車、一車到底!」這句話,道出了太平區20萬市民心中最深切的期盼。
2025年7月3日,這場「捷運藍線延伸太平現勘」說明會的舉辦,標誌著太平區民眾對捷運建設的殷切期待,也見證了一位年輕議員為地方發展奔走的決心。隨著台中捷運藍線於6月26日正式動工,預計2034年完工通車,太平區民眾的捷運夢想,似乎正一步步走向現實。
政二代的傳承與使命
黃佳恬,這位44歲的國民黨籍台中市議員,代表著台灣政治世代傳承的縮影。作為前議員李麗華的女兒,她在母親身邊學習了16年的政治歷練,承襲了「服務使命必達、不等待不期待給交代」的服務理念。從台南女子技術學院音樂系到亞洲大學管理學碩士,從台中市議員李麗華服務處主任到如今的太平區民意代表,黃佳恬的政治路徑清晰而堅定。
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黃佳恬深知交通建設對家庭生活的重要性。「永遠努力守護下一代」不僅是她的政治理念,更是她推動捷運建設的動力源泉。在太平區這個台中市第四大行政區,她見證了人口從19萬成長到突破20萬的歷史時刻,也深刻體會到交通建設跟不上人口成長的迫切性。
在議會質詢台上,黃佳恬曾身穿球衣熱舞為台中大巨蛋發聲,展現了新世代政治人物的活力與創意。但在捷運議題上,她的態度卻是一貫的嚴肅與專業。從2023年3月14日在市議會提出「藍線太平延伸線何時送中央審查?」開始,她就持續為太平區的捷運建設奔走呼籲。
二十萬人口的里程碑
2024年12月31日中午1點3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在太平區悄然到來。隨著戶政系統的一筆新增記錄,太平區人口正式突破20萬大關,成為台中市繼北屯區、西屯區、大里區之後,第四個人口超過20萬的行政區。這個數字背後,承載著太平區近十年來快速發展的軌跡。
回顧太平區的人口成長歷程,可以清楚看到一條穩定上升的曲線。2014年7月,太平區人口突破18萬人;2018年4月,人口達到19萬人;短短不到四年時間,人口就增加了1萬人。這樣的成長速度,在少子化衝擊下顯得格外珍貴,也反映了太平區強大的發展潛力。
前太平區長許貴芳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太平區人口的快速成長,主要得益於三大利多因素的加持。首先是交通建設的改善,台74線快速道路的通車,大幅縮短了太平區到台中市區的距離,讓通勤變得更加便利。其次是重劃區建案的蓬勃發展,新光重劃區等大型開發案一個接一個興建,提供了充足的住宅供給。最後是生活機能的不斷完善,從教育、醫療到商業設施,太平區的生活品質持續提升。
然而,人口快速成長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交通需求的急劇增加,讓原本就不甚寬裕的道路系統承受更大壓力。台74線快速道路雖然是太平區的交通大動脈,但在尖峰時段經常出現壅塞情況,特別是太原、太平交流道附近,「塞到爆」已成為通勤族的共同記憶。
千億藍線工程的宏大願景
台中捷運藍線,這條被譽為台中「第二條捷運路線」的重大建設,承載著台中市民20年來的殷切期盼。2025年6月26日,隨著市長盧秀燕宣布藍線正式動工,這項總經費高達1,615億元的超級工程正式啟動,預計2034年完工通車。
藍線主線全長24.78公里,西起台中港,東至東區新建國市場附近的帝國製糖廠站,沿著台灣大道這條台中市最重要的東西向軸線興建。整條路線橫跨8個行政區、53個里,設置20座車站,其中高架車站8座、地下車站12座。這條路線不僅串聯了沙鹿火車站、市政府、台中火車站等重要節點,更將與現有的綠線形成「黃金十字」捷運網絡,徹底改變台中市的交通格局。
然而,對於太平區20萬民眾而言,藍線主線的終點站帝國製糖廠站,距離太平區核心區域仍有一段距離。這就是為什麼「藍線延伸太平」成為太平區民眾最關心的議題。
根據規劃,藍線延伸太平段全長約4.66公里,將採用全地下化方式興建,從帝國製糖廠站出發,沿著市道136號向東延伸,經過太平路、振興路,最終到達太平區中興東路東平路口,共設置4座地下車站。
這4.66公里的延伸線,看似不長,但對太平區的意義卻是非凡的。它不僅將太平區正式納入台中捷運網絡,更重要的是實現了「一車到底」的願景,讓太平區民眾可以直接搭乘捷運到達台中港、市政府、台中火車站等重要目的地,無需轉乘。
「一車到底」的堅持與智慧
在7月3日的說明會上,黃佳恬議員反覆強調的「一車到底、一線通車」,絕非簡單的口號,而是基於深刻的政策思考和民意基礎。她清楚地指出,如果藍線延伸太平無法與主線同步開工,將可能面臨採購中斷、介面銜接不良、追加預算、重新發包等一系列問題,嚴重拖延工期,導致通車期程延後。
「交通黑暗期拉長,捷運整體效益恐因此大打折扣。」黃佳恬在2025年6月10日的市政總質詢中,用這句話精準地點出了分段建設的風險。她呼籲市府加強與中央協調,全力爭取藍延太平併同主線一期開工,將藍線加藍延效益一次到位。
這樣的主張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有著深厚的政策依據。黃佳恬強調,藍線延伸太平在前市長胡志強時代就已經核定,這是一個既定的政策方向。
更重要的是,太平區作為台中市第四大行政區,20萬人口的交通需求不容忽視。從東區延伸到一江橋的4.6公里路線,不僅是地理距離的延伸,更是民意期待的具體體現。
在議會質詢中,黃佳恬展現了新世代政治人物的專業素養。她詳細分析了藍線核心工程機電標607.9億元的決標金額,深入探討了併案施工的技術可行性,並從區域均衡發展的角度,論述了藍線延伸的必要性。她的論述不僅有理有據,更重要的是始終站在太平區民眾的立場思考問題。
民意如潮政府積極回應
7月3日的說明會現場,近200名太平區民眾的出席,充分展現了地方對捷運建設的高度關注。在豔陽高照的太平運動場內,民眾們專注聆聽捷工局、交通局的報告,不時提出問題和建議,展現了公民參與的積極態度。
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的專程出席,更為這場說明會增添了重要性。江啟臣在會中表示,大里、太平是台中市第三、四大行政區,根據市府目前路網規劃,「橘線」會行經大里,「藍線延伸」會經過太平,「紫線」則將串連大里與太平,這三條路線都非常重要,應該加快腳步推動。這樣的表態,不僅是對地方民意的回應,也是對捷運建設重要性的確認。
面對民眾的殷切期盼,政府部門也展現了積極的回應態度。台中市捷運工程局長蘇瑞文,在說明會中明確表示,藍線延伸有4站,目前該案已進入可行性評估階段。他強調,所有系統都是一併延伸過後,土建部分會再進行細部規劃、發包。雖然藍線部分原本就規劃一段一段局部通車,但他也期許進度可以趕快趕上。
這樣的回應雖然還不能完全滿足民眾「一車到底」的期待,但至少顯示了政府對藍線延伸太平的重視。
事實上,根據相關資料顯示,交通部已於2025年2月11日,以書面回覆台中市提出的審查意見修正案,捷工局也在3月12日完成補件作業,展現了市府推動捷運計畫的決心。
交通瓶頸下的民生困境
太平區的交通現況,可以用「成長的煩惱」來形容。隨著人口突破20萬,交通需求急劇增加,但基礎設施的建設,卻相對滯後,形成了明顯的供需失衡。
台74線快速道路雖然是太平區的交通大動脈,但也成為了交通瓶頸的集中地。根據在地民眾的反映,太原、太平交流道在尖峰時段,經常出現嚴重壅塞,「塞到爆」已經成為通勤族的日常寫照。一位在台中市區上班的太平區居民表示:「每天上下班都要在台74線上塞車至少半小時,有時候甚至要一個小時,真的很痛苦。」
公車系統雖然提供了一定的運輸服務,但面對20萬人口的交通需求,顯然力不從心。目前服務太平區的主要公車路線包括51、280、286、288號豐原客運,統聯客運3號,以及中鹿客運74號等,但班次密度和服務範圍都有限,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通勤需求。
特別是對於需要前往台中市區工作的民眾而言,現有的交通方式,都存在明顯的不便。開車面臨塞車和停車問題,搭公車則要忍受較長的通勤時間和轉乘不便。這樣的交通困境,不僅影響了民眾的生活品質,也制約了太平區的進一步發展。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捷運建設對太平區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捷運不僅能提供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務,更重要的是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太平區的交通格局,提升整個區域的發展潛力。
2034年的美好願景
時間來到2034年,如果一切按照計畫進行,太平區的交通面貌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屆時,太平區民眾將能夠搭乘捷運,從太平區的任何一個車站出發,直達台中港、沙鹿、市政府、台中火車站等重要目的地,真正實現「一車到底」的願景。
這不僅僅是交通方式的改變,更是生活方式的革命。通勤時間的大幅縮短,將讓太平區民眾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發展興趣、提升自我。交通便利性的提升,也將吸引更多企業和人才進駐太平區,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藍線延伸太平的建設,將有效促進台中市的區域均衡發展。長期以來,台中市的發展重心主要集中在西屯、南屯等西側區域,而太平、大里等東側區域相對發展較慢。捷運的延伸,將為東側區域注入新的發展動能,實現真正的均衡發展。
黃佳恬議員在接受訪問時表示:「2034年對太平區來說,將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年份。屆時,太平區不僅人口可能突破25萬,更重要的是將正式融入台中捷運網絡,成為大台中都會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期待與責任並重的未來
回顧這場「捷運藍線延伸太平現勘」說明會,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位年輕議員的政治理想,更是20萬太平市民的集體期盼。黃佳恬議員以其專業的政策分析、堅定的政治立場,為太平區民眾發出了最強烈的聲音。
然而,從期待到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藍線延伸太平目前仍在可行性評估階段,要實現「一車到底」的目標,還需要中央政府的核定、預算的編列、工程的發包等一系列程序。這個過程中,需要政府部門的積極推動,也需要民意代表的持續監督,更需要民眾的理解與支持。
正如黃佳恬議員所說:「台中的未來,與各位一起努力!」這句話不僅是她的政治承諾,也是對所有太平區民眾的呼籲。在追求捷運建設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
2034年,當第一班捷運列車駛入太平區時,那將不僅是一個交通工程的完成,更是一個時代夢想的實現。而在這個夢想實現之前,黃佳恬議員和20萬太平市民的期待,將繼續推動著這個城市向前發展。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