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氣槽爭議:中油「地上化」引爆國安、生態雙重危機,地方怒吼:人民安全不容打折!
《司法改革黨來稿,內容不代表本刊立場》
高雄永安,這片承載著台灣能源命脈的土地,近日因中油公司增建液化天然氣儲槽的規劃,再度成為輿論焦點。一場原定於6月22日舉行的「地上式儲槽增設說明會」,不僅未能消弭地方疑慮,反而引爆了民眾對國安、生態與家園安全的深層焦慮。司法改革黨副主席李柏融與秘書長張烱春親率團隊南下,堅決反對中油將「地雷級設施」落地,強調人民安全絕不容打折。
回溯三年前,中油原規劃的地下型液化天然氣儲槽,因技術難度高昂且全球僅東京瓦斯掌握施工技術,導致預算追加,進度停滯。如今,中油轉向評估技術門檻較低的半地下型或地上型儲槽,卻在溝通上顯得誠意不足。據地方人士指出,中油在規劃過程中,竟未曾邀請通知茄萣、路竹等區里長、社區理事長及地方士紳出席表達意見,引發地方強烈不滿,質疑其「暗暗做」的態度。
台灣能源轉型,燃氣發電已逐步取代燃煤,成為供電主力。中油永安廠作為台灣天然氣供應的關鍵樞紐,其儲槽配置與輸氣管線的穩定,直接牽動興達電廠的發電命脈。然而,天然氣雖相對燃煤潔淨,其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CH4+O2>CO2+H2O)仍是溫室效應氣體,構成「碳足跡」;而燃煤除了碳排與懸浮微粒外,更產生二氧化硫(SO2),是酸雨主因。無論燃煤或燃氣,皆無法避免空污問題。面對興達電廠汰換燃煤機組的急迫性,永安儲槽工程的遲滯,恐將為未來供氣穩定性埋下隱憂。
中油方面則解釋,地下型儲槽因預算與技術限制難以執行,而半地下型及地上型雖能降低成本,卻可能嚴重影響地方景觀與安全,因此需地方有共識才能推動。這也正是此次說明會的初衷。
然而,司法改革黨在說明會上,直指中油的規劃存在諸多疑慮。副主席李柏融質疑,為何三年前提案的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施工計劃,如今卻轉向「最危險」的地上型?預算變更的理由何在?他更沉痛指出,永安電廠的液化天然氣儲存設施,不僅關乎國安、環保、生態,更直接影響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李柏融副主席提出十大核心問題,字字珠璣,直指要害:露出地面且毫無掩體的儲存槽,一旦戰事發生,如何消弭或防範其成為攻擊目標,這關乎國家安全;凸堤與平行壩效應對海岸線改變或內縮的評估與因應,主管機關是否有能力管理處置;廠區周遭環境與生態變化的縝密評估何在?萬一事故發生如何因應?長期以來,廠區周遭有無溫度與生態變化的序列紀錄?濕地暨海岸線6米等深線的表水層、中水層、底水層棲地與生態變化,是否有詳細調查資料並公開說明?永安電廠位於永安濕地與阿公店溪出海口等「生態敏感區」,是否有嚴格的空、水、廢、噪檢測?生態與水質調查是否參酌NGO團體數據?煙囪高度為何?不同季節上、下風處有無空污測站?測站點位在哪?強烈建議煙道排放口強制建置《CEMS系統》;必須建構高強度掩體或槽體之安全(自動洩壓與緊急滅火)裝置;廠區石油火災演練,以及周遭「關係區」居民的防災與預警教育,是否落實並建置《不同災害警告與預警方式》措施?電廠以「區域供電」為原則,該電廠之供電範圍及供電量為何?司法改革黨秘書長張烱春補充強調,高雄魚產區絕非中油的實驗場,地面儲氣槽一旦爆炸,將是高雄的浩劫,更是南台灣的陰影。這不僅是高雄人的事,更是每一個台灣人的事。
此案也延伸出對台灣整體發展的深層憂慮。司法改革黨指出,經濟部無底線開闢工業區,恐導致未來缺水、缺電問題加劇,阻斷能量循環的自然平衡。所謂的「海綿城市」若變成更多「不透水鋪面」,將增加逕流速度,導致雨水下水道溢滿水患,治水恐淪為「花大錢的永續工程」。更甚者,「熱島效應」將使溫度不斷上升,生態滅亡,農作物減產甚至饑荒。水循環系統紊亂,將使台灣常態性高溫暴雨或乾旱,缺水問題更趨嚴重。屆時,若需興建海水淡化廠,水價恐從每度7.35元飆漲至40元,台灣人民將面臨苦日子。這是一場關乎生態、環保、公安、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議題。
司法改革黨堅定地與人民站在一起,堅持反對地面式氣槽建築,呼籲中油與政府不應「暗暗做」。他們強調,地方民意代表未被通知參與,是否意圖「背書」?人民有權知道真相。政府必須傾聽人民的聲音,而非一意孤行,招致天怒人怨。這場關於能源、安全與家園的拉鋸戰,正考驗著政府與國營事業的溝通誠意與決策智慧。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