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上路恐引爆「看護跳槽潮」?80歲以上免評估,重症家庭的照護悲歌誰來聽
新華報導\1987創刊
立法院美意下的「就業服務法」修正案,即將為台灣長照體系投下一顆震撼彈。新制規定,年滿80歲的長者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將不再需要繁複的醫療評估,最快七月底便能上路。這項看似便民的政策,卻在第一線的照護現場引發了前所未有的焦慮,民間團體已驚見失智症家庭的看護出現「不續約」的跳槽現象,一場潛在的照護人力大洗牌,正悄然上演。
勞動部長洪申翰今日坦言,新法帶來的衝擊恐怕難以完全避免。他重申,在修法之初,勞動部便已提出預警,一旦放寬聘僱門檻,那些真正需要高度專業照護的重症家庭,恐將面臨「找不到人」或「留不住人」的雙重困境,甚至被迫付出更高的薪資,才能換取片刻的喘息。這項政策的後座力,正無情地衝向社會中最脆弱的角落。
面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洪申翰指出,勞動部已與衛福部及相關醫事團體竭力研擬配套措施,試圖為這場風暴築起一道防波堤。他強調,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保護那些最需要穩定照護資源的重症家庭。然而,他也坦率直言,這些配套措施或許只能扮演「減震器」的角色,降低部分的衝擊,卻無法完全化解危機。
據悉,規劃中的配套方案涵蓋了幾個關鍵面向。其一,是建立「重症優先」的申請分流機制,確保照護需求最迫切的家庭能獲得優先媒合的權利。其二,是積極向海外來源國爭取擴大看護工的引進名額,從供給端緩解人力短缺的壓力。此外,政府也將編列額外預算與人力,專門用於減緩新制對重症家庭造成的衝擊。勞動部預計將在七月底與衛福部共同舉行記者會,向社會大眾詳細說明這些具體做法。
洪申翰最後語重心長地呼籲,未來任何攸關民生權益的重大法案,都應避免倉促行事。他表示,每一次未經深思熟慮的修法,其後續的社會成本,往往不成比例地由最弱勢的群體來承擔。這次的看護新制,無疑是對台灣社會的一場壓力測試,而那些在照護前線掙扎的重症家庭,正憂心地等待著一個答案。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