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環下的無聲英雄:200場口譯見證台灣外交,一位博士生的告白
新華報導\1987創刊
在鎂光燈聚焦於政治人物的每一個手勢與微笑時,總有那麼一個身影,在他們身後,以最精準的語言,搭建起台灣與世界的橋樑。他,是外交部的官方口譯員,也是一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年輕學者——顏冠睿。
從2024年1月到2025年7月,這一年半的時光,顏冠睿以聲音為舟,在國際政治的浪濤中,親身參與了近兩百場大大小小的外交任務。
這段旅程帶顏冠睿踏上了友邦的土地,親歷了那些在地圖上熟悉卻又陌生的國度。從總統就職大典的莊嚴肅穆,到國慶典禮的舉國歡騰,再到無數次高層閉門會晤中的字斟句酌,他不僅是語言的轉換者,更是歷史的見證者。
在這些場合中,顏冠睿親眼看見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努力綻放的光彩時刻,也感受過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挫折與壓力。每一次的成功口譯,都是一次無聲的勝利;每一次的艱鉅挑戰,都錘鍊出更強大的心志。
跟隨不同政黨的政治人物出訪,更是一場獨特的震撼教育。這讓顏冠睿有機會,跳脫書本與學術的框架,直面最真實的政治折衝與人性觀察。在不同立場的光譜之間,他學會了如何保持專業與中立,也看見了為了國家利益,不同的人所付出的相同努力。這段經歷不僅開拓了他的國際視野,更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嚇大了他的膽識,也深化了他對台灣處境的理解。
然而,光環的背後是巨大的付出。身兼官方口譯員與博士候選人,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如同在天平的兩端,維持著驚險的平衡。
當外交任務的壓力與學術研究的深度,在生活中交疊,顏冠睿終究意識到,魚與熊掌難以兼得。今年七月,他選擇正式告別外交部,將重心重新放回學術殿堂,期盼能專心完成博士學業。
顏冠睿選出的幾張照片,不僅是個人職業生涯的印記,更是台灣外交史的一個個縮影。照片裡有他專注工作的側臉,也有台灣在世界地圖上,奮力標示出的每一個座標。
這段壓力爆棚卻無比美好的時光,將會透過社群媒體的年度回顧,年復一年地提醒著他,曾經有幸,站在第一線,為自己的國家服務。
「台灣,望你順遂。」這句臨別感言,是他最深切的祝願。卸下口譯員的身份,顏冠睿將以另一種方式,繼續關心這片土地。
而那些顏冠睿曾參與見證的光榮與挑戰,都已化為深刻的養分,伴隨他走向下一段人生的旅程,並期盼著台灣能繼續在世界上閃耀,走出更寬闊的道路。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