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走出困境 擁抱國際舞台,冉齡軒努力推動SDGs 實踐孫中山建國理想與橫渠精神
新華報導\1987創刊
![]() |
(本文圖片由冉齡軒提供) |
面對當前內外挑戰,台灣正站在歷史轉捩點。冉齡軒女士呼籲,台灣應堅定走出困境,重拾國家信心,深化與國際接軌。中華民國作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自國父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奠基自由民權制度以來,早已在台灣穩固發展,並具備走向世界的深厚條件。
冉齡軒強調,中華民國不僅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更承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歷史使命。在民國110年(2021年),她成功擔任聯合國和平發展基金會共同主席,代表台灣推動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成為台灣在國際間實質參與與話語權的一大突破。
她指出,這些永續目標正呼應了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建國方略」與「建國大業」,其中「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民生思想,正是今日全球推動永續與公平正義的核心理念。
在政經布局上,冉齡軒於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期間,曾積極提案推動台灣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她認為,台灣應以區域合作為支點,打造「和平、互惠、永續」的新亞太架構,真正實現世界大同的宏願。
冉齡軒進一步表示,今日的台灣,不僅要在經貿上與國際接軌,更應在文化、信仰、教育與人道精神上承擔更深的角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不只是古聖遺訓,更是今日台灣在全球舞台上的價值定位。面對氣候危機、戰爭風險與人類未來的不確定性,台灣能夠,也是應當,成為世界和平與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