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民宿「解禁」慢半拍?一紙法令卡關八年 舊城活化、青年創業夢碎
新華報導\1987創刊
中央一紙《民宿管理辦法》修正案,早在八年前就為都市區的民宿敞開一扇窗,允許在「具人文或歷史風貌」的區域內,老屋得以轉身成為旅人溫暖的歇腳處。然而,當台南、高雄等城市藉此政策春風,成功讓老城區風華再現、旅人絡繹不絕時,坐擁豐厚文史底蘊的台中市,卻彷彿置身事外,至今仍以「劃設困難」為由,將無數懷抱夢想的業者與期待深度旅遊的訪客,擋在了門外。
市議員李天生近日的一席話,再次揭開了這道台中觀光發展中,隱而未現的傷疤。他指出,這項延宕不僅讓台中市在城市觀光的賽道上慢了半拍,更直接澆熄了許多有心投入老屋活化、返鄉創業的青年熱情。他們看著其他縣市的成功案例,從台南府城的老巷弄到高雄港都的歷史街區,一間間充滿故事的都會型民宿,不僅成為了旅宿新寵,更串連起地方的文化脈絡,創造出傳統飯店無法取代的旅遊體驗。反觀台中,業者手捧著符合資格的老屋,卻連一張申請的入場券都拿不到,只能望「法」興嘆。
李天生所舉的高雄經驗,無疑是一面鏡子。高雄市政府以「歷史人文景觀地區附近八百公尺」的務實作法,巧妙地繞開了劃設區域的爭議,既符合法規精神,也成功點燃了都市觀光的引擎。這種作法不僅沒有衝擊現有的飯店市場,反而透過市場區隔,吸引了另一批追求在地感、體驗式旅遊的客群。都會型民宿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是一個過夜的空間,更是一扇通往城市靈魂的窗。它能讓旅客住進歷史裡,與老屋一同呼吸,感受街區的脈動,進而帶動周邊的文創小店、特色餐飲,為逐漸沒落的舊城區注入活水。
更深一層來看,開放都會型民宿,也是一道處理城市治理難題的良方。長期以來,隱身於都會公寓中的「日租套房」,因其非法性質而衍生出公安、消防與稅務等諸多問題,屢禁不絕。若能將這些潛在的供給者,透過合法、納管的途徑轉型為特色民宿,不僅能有效解決沉痾,更能提升整體的旅宿品質與安全。這是一場多贏的賽局:老屋得以保存活化,青年創業找到出路,城市觀光增添亮點,違法亂象也能獲得疏導。
面對外界的殷切期盼與業者積壓多年的怨氣,市府觀光旅遊局的回應顯得謹慎而保守。其「審慎研提」、「明年編列預算評估」的說法,雖是標準的行政程序,卻也透露出政策推動的牛步。觀旅局擔憂衝擊現有業者與居民生活,固然是必要考量,但其他城市早已證明,透過良好的溝通與配套措施,兼容並進並非不可能。如今,問題的癥結點已不在於「能不能做」,而在於「願不願意做」,以及主事者是否擁有足夠的魄力與遠見,去擘劃台中觀光的下一個新風貌。
時間的洪流不會為誰停留,當其他城市已經開始收穫政策果實時,台中的腳步顯然需要加快。市民與遊客都在期待,這座城市能早日解開自我束縛的枷鎖,讓那些沉睡在巷弄深處的老屋,有機會甦醒過來,對著遠道而來的旅人,輕聲說一句:「歡迎光臨」。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