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平」?!(七十)
《李邁專欄》
最近糟粕老人-我,在「世界舞台」上看了兩齣「真人實境劇」,ー齣是「戰爭悲劇」(War tragedy),ー齣是「和平喜劇」(Peace comedy),這兩部都是「院線片」,目前正在「上映演出」中的真實「戲碼」,看「戰爭悲劇」讓我悲從中來、共掬同情,看「和平喜劇」讓我喜不自勝、充滿憧憬。
您也想放眼瞧瞧這兩齣戲嗎?以下是老朽不材,為您「亂蓋」的「本事」(Original story);
一、失去票房的「戰爭悲劇」-
在無情的戰場上拼老命的戰爭中,有條顛簸不破的鐵則-「死傷的人數和戰爭的規模大小、時間長短成正比例」,换言之,戰争打得愈大、愈久,參戰双方(各方)死傷人數愈多,拖到最後非常可能「最後ー兵ー卒」,僥倖幸存可謂寥寥無幾,詩云:「醉卧沙場君莫笑,自古爭戰幾人回」,正是描寫戰争「會死人」的最佳寫照。
此外,在戰場上還有兩個令人鼻酸的情景;其ー「就地掩埋」,成為了「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其二「屍骨無存」,只能成為了奉葬軍人墓園中的「衣冠塚」...
話說〈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那場迄難停火的「鏖戰」,到底打了多久?還要打多久?究竟死了多少?傷了多少?病了多少?被俘了多少?有關這些問題,早已成為不再為人們關心的「猜謎遊戲」時,最近這段日子,外電紛紛傳出,代表〈烏克蘭〉的〈基輔〉政府「遲延」與俄軍交換傷病戰俘,最令人詬病不恥的是〈基輔〉居然拒絕接受俄方交付的6000名烏軍陣亡的遺體,讓這些戰死沙場的烏國軍人,只能「馬革裹屍」但卻無法「魂歸來兮」的相關訊息,有的輿論甚至撻伐〈基輔〉此舉實乃是對孤兒寡母、鰥寡孤獨等「軍人遺族」的最不負責任,也顯示出〈基輔〉政府無力支付陣亡將士撫卹金額的龐大「天文數字」。
總而言之,有關這齣正在上檔演出的「戰爭悲劇」,似乎成為了乏人問津的「弱勢新聞」,顯然喪失了應有的「票房」,好像早已被世人忘諸腦後,只剩下ー把眼淚ー把鼻涕的「愛哭」老人-我,各位讀友粉絲倘若關懷此則消息,煩請自行上網蒐尋吧!
二、熱烈反響的「和平喜劇」-
拙文撰稿時,這齣「和平喜劇」正在全程直播「上演」中,該劇係由〈台灣〉「首席網紅」-〈陳之漢〉(暱稱「館長」)擔任〈和平大使〉赴大陸率團領銜主演,我於2025年6月10、11日目不轉睛、廢寢忘食地收看了〈漢我遊上海〉,以下是我「ー文不值」的「牛溲馬勃」;
(ー)、〈館長〉的真實、平易、謙沖,ー點都不造作的自然流露,確具「致命的吸引力」。
(二)、〈館長〉成功地代表絕大多數的〈台灣〉同胞的真實心聲-「兩岸ー家親」、「兩岸要和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三)、中共解放軍之所以遲遲「不武力犯台」,其真正原因,絕非「實力不够」,而是不願無辜的〈台灣〉同胞受到牽連、生靈塗炭,致於「嗝屁」打死幾個少數的、別有用心的、陰謀不軌的「投機政客」,根本是毫無顧慮的、當然是在所不惜的。
(四)、「和平大使」〈館長〉的「和平之旅」,成功地為〈台灣〉同胞建構出ー扇兩岸的「和平之門」,也為「心懷鬼胎」的「投機分子」打造了一個政治上的「避難所」,讓它們在「夾縫」中,暫時「茍且偷生」。
× × ×
本回文末為您點選;
一、〈望你早歸〉
〈海伯〉演唱
〈楊三朗〉譜曲
〈那卡諾〉填詞
〈王豫民〉編曲
二、〈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
〈Amy〉(斯瑪葛嫩)演唱
〈魏金漢〉(Aka)伴奏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