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標識成「登機門檻」!充電寶新規上路,數百萬顆恐遭「禁飛」
新華報導\1987創刊
自6月28日起,中國民航局針對充電寶祭出史上最嚴新規:凡無3C標識、標識不清、或屬召回批次的充電寶,一律禁止攜帶搭乘境內航班。這項被網友戲稱為「充電寶禁飛令」的新規,迅速在社群媒體上引發熱議,機場現場更出現成筐充電寶被攔下的畫面,顯示其執行力度之嚴格。究竟這項新規背後有何深意?又將對充電寶產業帶來何種衝擊?新華社記者深入採訪調查,揭開這場「充電寶安全革命」的真相。
**航班安全防線升級:充電寶成「空中隱患」**
民航局此次嚴查充電寶,核心目的直指航空運行安全。今年以來,多起充電寶等鋰電池產品在航班上起火冒煙事件頻傳,敲響了航空安全的警鐘。民航新型智庫專家韓濤指出,部分不合格充電寶存在原材料隱患,在飛機上使用容易導致鋰電池溫度過熱,甚至在意外碰撞擠壓下引發燃燒或爆炸,對民航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充電寶起火的威力不容小覷。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消防救援大隊曾進行實驗,發現問題充電寶短路後約15秒即大量冒煙,溫度飆升至400°C以上,遠超客艙材料燃點,其潛在危害令人心驚。
過去,中國民航規定充電寶嚴禁託運,只能隨身攜帶或手提,且全程禁止在飛機上使用,並要求標明額定能量。而此次新規則進一步收緊,明確要求所有能登機的充電寶必須通過3C認證,且機身需有清晰、完整的「CCC」標識。無標識、磨損或無法辨認的充電寶一律禁止登機。此外,凡涉及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也嚴禁攜帶。據統計,目前僅羅馬仕和安克創新兩大品牌,就已召回超過120萬台充電寶,顯示問題產品數量之龐大。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航空運輸的嚴格規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表示,目前鐵路運輸僅要求充電寶額定能量不超過100Wh即可攜帶上火車,顯示不同運輸方式對安全規範的差異。
**3C認證:中國市場的「安全通行證」**
新規上路後,部分跨境旅客對於帶有CE(歐盟市場合規標識)等國際標識的充電寶,卻因缺乏CCC標識而無法搭乘境內航班感到困惑。
業內專家解釋,3C認證(強制性產品認證)是中國政府依據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產品實施的市場准入制度。而CE則是歐盟的合格評定制度。各國通常都有類似的合格評定制度,例如日本的PSE認證、韓國的KC認證等。由於各國標準不同,認證結果並不直接互認,產品進入特定國家市場必須符合該國的合格評定要求。因此,進入中國市場的相關產品,必須加施3C標識。
專家強調,鋰電池和充電寶因其化學特性存在潛在風險,若生產工藝和結構不符合國家標準,極易發生熱失控,引發起火、爆炸等安全問題,這也是中國對其進行嚴格管理的原因。
事實上,中國早在2015年就出台了首個移動電源國家強制標準。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明確要求將鋰電池、移動電源納入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市場監管總局也於2023年發布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CCC認證管理,並給予一年的過渡期,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CCC認證的產品將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
**倒逼產業升級:告別「低價內卷」**
這場針對充電寶的監管升級,無疑將倒逼相關產業鏈轉型升級。市場監管總局已全面啟動2025年產品品質國家監督抽查工作,將對充電寶產品加密抽查,並依法及時處置不合格產品。
近期,多起學生宿舍充電寶自燃事件,更暴露出行業亂象。北京多所高校已明確禁用羅馬仕充電寶,因其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實驗顯示,某款羅馬仕充電寶在過充狀態下內部溫度峰值高達98°C,電解液洩漏率達17%。
值得關注的是,羅馬仕在其產品召回公告中承認,電芯原材料不合格導致極少數產品過熱燃燒。而據業內披露,涉事電芯品牌出自安普瑞斯(無錫)有限公司。記者查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全國認證認可資訊公共服務平台發現,安普瑞斯的相關CCC認證證書已被「暫停」或「撤銷」。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將對使用安普瑞斯電芯的其他充電寶缺陷問題進行調查。
電芯是充電寶的核心部件,此次事件也暴露出行業低價競爭的深層次問題。業內人士指出,市場上電芯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廠家為追求利潤,不惜使用劣質或二手電芯,導致產品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各方人士呼籲,一系列充電寶安全事件暴露出行業粗放發展、「低價內卷」等問題,必須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生產者、銷售者應切實擔負起產品品質責任,同時需在安全標準、技術創新、市場監管等多方面共同發力,以提供更穩定、可靠的充電寶產品,保障公共安全和民眾人身安全,並滿足市場需求。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