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躍升「汽車之都」 市議員陳俞融痛批大眾運輸推動乏力,交通困局難解
新華報導\1987創刊
根據交通部統計,台中市的汽車登記數截至114年5月底,已攀升至約119萬輛,為六都之冠,市議員陳俞融指出,在台中市私有運具持續膨脹的同時,市府在推動大眾運輸上的成效不彰,不僅加劇交通壅塞與事故風險,更對空氣品質造成嚴重威脅,要求市府立即拿出更有效的對策。
陳俞融說,截至114年5月底,台中市的汽車登記數高達1,199,544輛 ,為六都第一。若加上機車的1,888,346輛 ,總機動車輛數達到3,087,890輛 ,讓台中市民平均每人擁有的私有運具數量驚人。陳俞融提到,不斷增長的汽機車數量,已成為台中交通的沉重負擔,導致尖峰時段交通必然阻塞,交通事故頻傳,汽機車排放的廢氣更是空汙的主要來源之一。
陳俞融表示,與高漲的私有運具數量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台中市低迷的大眾運輸使用率。根據市府資料顯示,114年1月至3月,台中市公車總搭乘人次約為1955萬 ,在六都中僅佔9.42% ,遠遠落後於台北市的45.94% 與新北市的32.93% 。在捷運方面,情況更為嚴峻,台中捷運114年1月至4月的搭乘人次僅約551萬,佔六都捷運總運量的1.80% ,與台北捷運高達80.91%的佔比,形成懸殊差距。
陳俞融批評,市府目前雖推動幹線公車、公共運輸定期票及市民限定乘車碼等大眾運輸政策,但這些措施顯然未能有效引導市民從私家車轉向大眾運輸。市府雖稱運量有所成長,但相較於其他五都,台中的大眾運輸服務無論在便利性、覆蓋率還是吸引力上,都還有極大的進步空間。
陳俞融呼籲,市府不應滿足於現狀或僅是「滾動式檢討各項運輸政策」 ,而必須提出更具魄力的長遠規劃。面對六都第一的汽車持有量,市府應將建構「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作為首要任務,積極擴展軌道路網、優化公車路線與班次,並提出真正有感的優惠政策,讓市民「願意搭、方便搭」,才能從根本解決台中市日益惡化的交通問題,擺脫「汽車之都」的惡名,邁向永續宜居的城市。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