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變壞事!美樂地計畫流於形式、沒創意 市議員楊正中要求加強地方溝通
記者黃登洲◎臺中報導
今(28日)台中市議會進行美樂地計畫專案報告,市議員楊正中認為是好事變壞事!希望建設局在加速推動的同時,不忘傾聽民意,別讓公聽會流於形式。他要求中市府應擴大公聽會,讓家長、兒童都能表達意見、提高公民參與,做出一個因地制宜、讓社區有榮譽感的特色公園。
楊正中表示,台中市政府改善公園不遺餘力,從108年改善84座、109年217座、110年更是一口氣提出284座的目標要改善。可以見得盧市長的政見,建設局是戮力執行,顯見上令可以下達。
楊正中說,近期收到許多民眾的回饋卻是「改造後的公園不好玩、還很落漆!」,甚至在台中市家長評比的「最廢公園」中,西屯區就有四座公園榜上有名;他到現場一看也直搖頭,認為美樂地計畫真是從好事變壞事。
楊正中指出,民眾跟他反應的西屯四座公園「青海公園」、「大弘公園」、「福林公園」和「三信公園」,都是108年時提出的改善計畫。明明都是經過美樂地計畫所改善,實際上卻是差很大;溜滑梯變得又短又矮,還有遊具曝曬在太陽底下,這些都造成市民降低使用的意願。
他認為要打造一座共融公園所費不貲,加上許多公園大小不一,很難用同一個標準設置所有的遊具,但是現在卻有一些公園是「複製、貼上」,讓人覺得沒有創意。
楊正中認為,過往中小型罐頭遊具設置成本約100至200萬,現在要做共融公園和特色遊具費用則要500萬至1000萬。因此,他也能夠理解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要改善確實有難度。
但是現在的問題在於公聽會已經流於形式,而且都開在平日白天,讓有意願參加的家長、孩子囿於時間因素而無法參加,造成後來改善的公園遊具並不貼近使用者也不多元。
楊正中強調,為了不要讓美樂地計畫的美意被蒙上一層陰影,希望建設局能夠加強與在地的溝通,並且訂定公園相關設計標準,讓遊具能夠因地制宜外,也要擴大公民參與,讓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小孩子一起表達意見,公民教育從小做起!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