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應加強跨局處合作,宣導市民金融知識、提升自身防詐意識
新華報導網站\報導
台中市議會今(3日)進行市政總質詢,市議員楊大鋐指出據調查指出我國近八成國民金融素養不足,近四成年輕人金融文盲,因金融素養低落衍生種種社會現象,年輕世代在詐騙與金融消費爭議案件屢創新高。楊要求市府應加強跨局處合作,宣導市民金融知識、提升自身防詐意識。
楊大鋐表示,疫情助長行動支付,帶來支付科技新興產業的順勢崛起,提供現代消費者支付型態多元選擇,諸如第三方支付、電子支付、先買後付等蓬勃發展。隨著消費習慣與支付行為改變,「貨幣直覺」慢慢消失,對支出、負債與儲蓄沒有概念,這將是一大問題。
據台灣金融研訓院的一份調查報告《2022年國人金融素養調查》指出,近兩年來我國金融素養呈現城鄉、貧富間的嚴重落差,其中,金融科技日新月異,金融素養差距拉大,我國卻有近四成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卻是「金融文盲」,顯示年輕世代的金融知識與實際生活脫節。「什麼是金融素養?」指民眾在金融方面的知識、態度和行為,例如了解金融商品與服務、有無能力與自信能夠使用金融商品、有無尋求財務建議的能力、以及自身的財管能力。
而今年3月29日青年節由yes123求職網發布調查發現40歲以下年輕人有39.2%屬於每月入不敷出的青貧族,連續六年惡化,23%是零存族,七成三有負債,造成青年勞工負債的主因,又依序為:「學貸」(46.6)、「一般信用貸款」(42.7)、「卡債」(36.6)。
楊大鋐說,隨著生活成本飆升,年輕世代面臨前所未有的財務困境:通膨推高物價、工資增長緩慢、基本開支變得難以負擔,種種問題顯示「青貧」儼然成為當代青年的生活縮影。但是在青年負債中,信用貸款與卡債的比例竟如此高,這一現象反映了他們在財務管理上的風險,甚至可能加劇經濟壓力,進而衍生種種社會亂象。
去年度火紅的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更是道出年輕人透過融資租賃公司「先買後付」貸款,導致財務悲歌。而年輕人金融素養低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早在2019年台中朝陽大學也曾爆發類似的無卡分期詐騙案,2023年台中再爆超過9所學校、320名學生因無卡分期陷入債務糾紛,金額約上千萬元。再再顯示,因為學生們普遍缺乏金融知識,即便詐騙手法都是老哏,學生仍輕易上當受騙。
依據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調查,109年至112年間各地方政府受理涉融資公司相關消費爭議每年約300至400件。經查台中市這二年受理融資消費爭議案件,案件數從每年的250至300件,一下暴衝到400至500件,楊大鋐詢問法制局是什麼原因?
法制局局長李善植表示,這兩年台中市融資消費爭議案件暴增的原因,主要是去年底爆發中部大學生無卡分期事件。因為現在融資公司氾濫,加上大學生在使用金融商品的時候,例如信用卡、貸款都有額度限制,但使用無卡分期貸款的時候卻沒有任何限制。因此大學生為了去買手機、筆電,學生跟無卡分期業者一次就可以進行十萬元的分期付款交易,而且還可以不只跟一家申請,還可以轉向其他家,無限擴充學生的信用額度,導致這些年輕人還沒出社會就背負巨額分期付款。
李善植指出,前三名融資消費爭議案件依序為美容、補習班、交友仲介服務。楊大鋐也問法制局有無調查這些發生消費爭議的年齡層?李善植說,依案件不同而有不一,美容部分主要是20至30歲居多;補習班因涉及民眾範圍較廣,因為包含學生及社會人士。交友仲介也是在20至30歲居多。
另據台中市政府警察局統計今年1-10月發生2萬5409件詐騙案,財損金額有新台幣128億976萬餘元,換算平均每小時台中市發生3.48件詐騙案,平均每件詐騙財損176萬元。
楊大鋐說,過去大家都以為長輩容易被詐騙,因此要加強關懷家種長輩並與長輩宣導。但他也調閱了台中市詐騙案件的年齡層,發現詐騙被害人主要為40歲以下年輕世代,20至29歲34.12%、30至39歲23.59%,顯示警局在宣導打詐的年齡層應再下修,找對受眾才能預防。
警察局局長李文章表示,詐騙案件在台中現在是最嚴重的犯罪。因此警局也已透過分析各年齡層被騙的手法,20歲以下為假網拍,20歲以上最嚴重的就是假投資詐騙,針對不同的犯罪類型與被害者年齡,警局也正研擬相關方式進行宣導、查緝。
楊大鋐認為,年輕人因為社會經驗不足容易被騙,而詐騙與金融消費爭議案件也都以40歲以下青年為多。建議市府可以針對不同的族群與受理案件,設計專門的金融教育課程,並且進行跨部門的合作。例如經發局在推動電子支付,經發局可以結合數位治理局加強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與數位金融的概念與宣導。而面對融資消費爭議案件層出不窮,法制局也可以和教育局共同合作到學校向學生宣講,信用小白如何應對民事契約的爭議、如何避免簽署到不平等條約。詐騙案件屢創新高新聞局可以協助警察局進行數位宣導,找知名KOL來拍片、上課等等,提升民眾的防詐意識,宣導正確金融素養觀念。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