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平」?!(四十)
新華報導網站\報導
本回拙欄回歸正題,也就是繼續「掰扯」有關「南海爭議」的「拼圖遊戲」的第4塊「拼圖」。
尚未拼湊這塊「圖騰」之前,先為各位看倌老爺、太太們介紹一個「亞太地區」(英文縮寫〈APAC〉該區泛指〈東亞〉、〈東南亞〉及西〈太平洋〉周邊的國家)攸關「戰爭與和平」上的重要「概念」(Concept ),有關這個「概念」由於是一條「又臭又長」的「老太婆的裹腳布」,所以老朽不材不擬長篇累牘「大塊文章」,我只想用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詳、都聽得懂的一些「成語」先比喻再引申出其之「糾纏不清」的「複雜概念」。
以下的「成語」您一定不會陌生;「國破家亡」、「斷垣殘壁」、「生離死別」、「燒戮擄掠」、「濫殺無辜」、「顛沛流離」、「人心惶惶」、「社會動盪」…,這些描述不「和平」的「戰争」的詞彙,充份顯示,當「境外」軍事力量入侵進犯「境內」國土的戰爭慘況,譬如,發生在1930~1945年間的「日寇」侵華暴行,所造成〈中國〉百姓的「生靈塗炭」以及1941年12月7日小〈日本〉水軍暗中侵入〈美國〉國境〈夏威夷〉偷襲了〈珍珠港〉造成的死傷慘重的談「虎!虎!虎!」色變。
雖然2次世界大戰小〈日本〉軍閥最後終於「無條件投降」,但對曾經慘遭「境外」軍事力量襲擊的泱泱〈美國〉而言,卻是一樁從未須臾或忘的「奇恥大辱」,而受到戰火洗禮的〈夏威夷〉「珍珠港」必竟算是〈美國〉的「境內」領土,於是乎,在國土安全的防備上,遂出現了「為求避免百姓遭災」的「境外防禦」的「概念」,也就是所謂的「決戰於境外,殲敵於海上」的「戰略構想」。
潔而言之,「決戰於境外,殲敵於海上」的意思,就是「不在自家打仗」或「不要禍及自家」。
2戰後的1951年代,前任〈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為了圍堵〈蘇聯〉為首的「共產黨」勢力,率先提出了「島鏈策略」(Island Chain strategy ),將〈美國〉的國土防禦縱深,從〈太平洋〉的東岸,一直赴洋佈署到西岸,依序形成了由西到東的〈第一島鏈〉(First Island chain)、〈第二島鏈〉、〈第三島鏈〉…冷戰時期。
結束〈蘇聯〉解體後,軍事崛起的〈中共解放軍〉則成為了〈美國〉「島鏈策略」的頭號「假想」的「真敵人」,說穿(白)了,就是〈美國〉為了對付「頭號假想敵」〈中共解放軍〉的軍事威攝,擔心〈中共解放軍〉進入〈太平洋〉跑到〈美國〉西岸去進攻國境本土,於是處心積慮、不惜待價地將其「保境安民」的國土防禦陣線拉長到莫約一萬公里開外的〈太平洋〉彼岸的APAC來建構〈第一島鏈〉的軍事防務,希望憑藉此一軍事上的策略,圍堵〈中共〉解放軍,對〈美國〉本土的威脅。
粗淺地「掰扯」了「島鏈」的出生「來歷」,接茬再「廢話」如下;
一、所謂「島鏈」(Island Chain)是〈美國〉自行創造的一條安全上的、地理上的「假想防線」,其目的就是將鄰近島嶼和陸地的國家或地區,建構一道「反對共產勢力」擴散,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的「海上長城」。
二、「第一島鏈」(First Island Chain )係指〈東亞〉東邊〈太平洋〉西部一串連的島嶼及其間之海域而言,北起〈千島群島〉、〈日本〉、〈韓國〉、中接〈臺灣〉、南下〈菲律賓〉、〈大巽他群島〉。
三、〈臺灣〉〈澎湖〉位居〈第一島鏈〉的中間「最前哨」,扼守通往〈東海〉、〈南海〉、〈宮古海峽〉、〈巴士海峽〉的重要戰略地位,在〈美國〉「島鏈防線」的眼中素有「最堅實的反共堡壘」、「不沉的航空母艦」之稱,〈臺灣〉對〈美國〉而言極具戰略價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想當初,〈美國〉雖然「琵琶別抱」與〈臺灣〉斷交,但卻「大屌不甩」與渠有正式「合法外交」關係-〈中共〉當局的嚴厲抗議,仍然透過所謂的「美國國內」的〈台灣關係法〉願意以「高出行情」的、「昂貴」的、「並不先進」的武器軍售〈台灣〉,也正是這個道理。
四、另有關〈第2島鏈〉和〈第3島鏈〉與「南海爭議」當前尚無啥干係,暫且略而不絮、按下不表。
× × ×
「南海爭議」之第4塊「拼圖」,為您製作如上,本回拙文末擱筆前,按貫例為您點選好聽的歌曲視頻-
〈月光小夜曲〉
〈周藍萍〉填詞
〈蔡琴〉主唱
一〈李邁〉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