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心事誰人知?搶救少子化要對症下藥! 產前準備更彈性,支持生產準備假入法!
記者葉羅傑\臺中報導
立法委員李坤城、陳秀寳、黃秀芳與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婦女新知基金會,於今(06)日上午9時召開「孕期心事誰人知?搶救少子化要對症下藥!產前準備更彈性,支持生產準備假入法!」記者會,要求盡速將《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中孕婦的「產檢假」及孕婦伴侶的「陪產及陪產檢假」全面升級為「生產準備假」,並推動生產教育及孕產心理支持措施,對症下藥解決少子化困境。
立法委員陳秀寳認為,女性生育自主也包含「選擇如何生產」的權利,不同的生產方式就會有不同的前置事項、也會需要相對應的準備時間,民眾若是要進行孕產諮詢、或是學習新生兒照顧與泌乳技巧、洽詢各項托育服務等其他生產前的準備事宜,只能使用無薪事假,或是自己的特休假,最後只會導致民眾不敢請假、沒辦法進行生育準備;過去限定於「產檢假」、「陪產檢假及陪產假」已經無法符合現在民眾對於生育多元選擇的需要,陳秀寳委員已經針對《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全面調整為「生產準備假」提出修正草案。
陳秀寳委員進一步說明,要真正改善少子化困境,必須要更務實了解民眾需求,由政府提供確實且不具商業目的的生產教育,能讓孕產婦女對於未來待產、生產過程中的身心變化有正確的了解,進而能做好心理準備、減少孕產過程中的不確定感與無助,許多成功扭轉少子化困境的國家,都建立許多生產前、生產過程、產後的相關協助與支持措施,政府應該積極來推動生產教育試辦計畫,讓孕產婦女可以更安心面對身心及生活的變化。
陳秀寳委員表示,台灣的產後憂鬱比例逐年升高,發生率大約2成、產後情緒低落有3成至8成,遠高於許多國家,目前僅將孕產婦心理健康列為衛教項目顯然毫無幫助,而且孕產婦在產後恢復與新生兒照護的挑戰環繞下,除了大多會選擇忽視情緒外,在經濟壓力下,孕產婦也寧願選擇將有限的經濟資源留給孩子,而不願花錢尋求心理諮商的專業協助;陳秀寳委員要求衛福部,將心理諮商納入第3孕期產檢與產後1個月回診的檢查項目、規劃孕產婦免費諮商方案、並針對孕產婦的產後身心情況規劃實證研究計畫,才能真正科學務實了解孕產婦的產後困境並對症下藥。
立法委員黃秀芳以自身懷孕經驗為例,在早期並沒有足夠的資訊來了解懷孕之後身心的變化,在懷孕中也會有各種小插曲,例如出血或身體會遇到各種不適,過去並沒有生產準備相關的課程,只能透過有生產經驗的人傳授經驗;根據研究報告指出,產前課程有利於產家充分認識生產,更從容不迫地準備生產,以及面對生產挑戰的心理準備。瑞典政府從1980年開始推行,針對孕婦以及雙親,施行生產與親職的教育課程;最興盛時期,包括8-10次的課程,這類結合生理、心理、社會的產前準備,都有助於創造良好的孕產經驗,銜接親職生活。黃秀芳委員指出,台灣的少子化非常嚴重,要讓願意生產的婦女能得到好的支持。
黃秀芳委員認為,將性別平等工作法第十五條中的孕婦的「產檢假」以及孕婦伴侶的「陪產及陪產檢假」改名為「生產準備假」,同時放寬適用範圍,不影響現行勞保給付與雇主權益,不限只能用在陪產、產檢或陪產檢,也能適用於參與產前教育,同時也將推動生產準備假由七日增加九日,讓產前準備更有餘裕及彈性。黃秀芳委員表示,近期會將相關修法議案排入議程,希望透過委員會的充分討論,讓生產準備假盡速入法。
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理事長徐書慧表示,在2021年曾進行連署了解民眾的生產經驗,當時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六到七成的民眾沒有進行相關的生產準備就生產,就是因為沒有合適可以運用的假別,在今年2024年再一次進行連署調查,獲得超過1600位民眾的連署響應,依照今年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最多民眾表達「希望可以找到有品質、而且不以商業為目的的生產準備課程」、並且要有時間可以去進行小孩出生後保母與托嬰機構的諮詢,小孩出生之後的安排跟去處,是讓父母可以回歸職場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卻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做好相關的前置安排,孕產家庭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產檢次數跟項目,而是真正扶持孕產家庭的計畫跟策略,讓基層勞工跟社會大眾,有更友善的生育支持環境。
婦女新知基金會祕書長覃玉蓉說明,許多OECD國家也面臨少子化的挑戰,而其他國家用100年跑完的少子化速度,台灣在25年就跑完了,也顯示少子化的困境對台灣而言更為艱困,因此,我們更需要關注那些想生育的女性最後為什麼沒有生育下一代,調查結果顯示「沒有找到可以一起生養小孩的理想伴侶」是主要原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也表明,有伴侶的支持與協助,對於孕產婦跟家庭的穩定都非常重要。
覃玉蓉秘書長指出,訂立「生產準備假」的關鍵,在於需要提供學習資源跟時間,尤其在社群媒體資訊爆炸的時代,孕產婦面對諸多分歧的資訊,往往只會更焦慮,產前教育的陪伴跟支持,不只是教育,更重要的是提供正確的知識給孕產婦,讓孕產婦更安心,再者,許多孕產婦的伴侶沒辦法在孕期有身體親身經歷或感受,而透過生產教育,也可以讓伴侶之間彼此交流、互相學習;覃玉蓉秘書長提醒,設計生產準備假的同時,也應該有相關的政策給予全薪的補助,過去相關調查結果皆顯示,一旦是無薪假別,那男性往往不會使用,那僅會加劇家務分工性別不平等的情況,反而無助於改善生育友善環境。
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理事、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鍾秀靈表示,有參與過生產教育教育與相關準備的家庭有三個特點:「在生育過程遇到問題剛出現時就可以即時察覺並了解資源管道」、「夫妻伴侶在過程中的心理扶持跟調適都更好,有效減少婦女負擔過重的情況」、「以正面積極的態度來分享生育經驗」,現行的「產檢假」、「陪產檢假及陪產假」規定,讓許多孕產婦的伴侶會選擇捨棄孕期準備,把時間留給陪伴孕產婦生產,而在產後面對各種變化與問題時,就來不及進行身心準備跟調整,是非常可惜的事情,鍾秀靈呼籲,應該盡速將生產準備假入法,讓民眾能有更有餘裕來進行生產準備,減少產後焦慮、增加安心感,才是改善少子化的正確解方。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