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區公所結合新移民家庭 辦理傳統米食DIY活動
記者黃登洲◎臺中報導
草仔粿又稱青草粿或草粿,流行於閩南等地的傳統食物,早年是中元普渡和掃墓祭拜之食品,現多為平常時間的小點心,而草仔粿的外皮因使用青草材料的差異而有不同稱呼,初春通常以休耕田中常見的鼠麴草或鼠麴舅製作的鼠麴粿、夏日則使用田埂邊的艾草製作為艾草粿。
本區主要為農業區盛產水稻,早年居民常於閒暇時間製作草仔粿供鄰居分享食用,為重啟大家對傳統米食美好味道及推廣米食樂趣,傳遞傳統文化習俗,及聯繫里民間感情,本所於9月13日上午由農業局、公所主任秘書黃順良代表許區長出席與臺中市大安區新移民家庭關懷協會合作,以手做草仔粿的方式,辦理米食推廣活動,除加深社區民眾對本區優質農產品的好印象外,也可增進社區里民的感情,活動結束後包仔粿也會分送本區社區民眾,讓位參與之里民也能享受傳統米食的美好。
《手機看報導,相片點一下會更清晰呈現》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