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幻滅
曾國鈞\文 (前臺中市政府地政局長)
「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這是四、五十年代的標語,是頂尖學子的努力目標,要夠優秀才能考上台大,夠優秀才出得了國。那時台灣是個落後而封閉的年代,在一般的瞭解中,美國是淘金的地方,是富庶的天堂。
初到美國訪友時見到的是繁榮興盛的一面,很多建設氣派非凡,令人肅然起敬。後來多次到美考察及參加國際性會議,也被盛大的排場嚇住,當然也漸漸看到髒亂的一面,對美國美好的印象已開始打折。但誠如一位朋友說的,「在美國你只要好好的生活,沒有人會干預你,是個很自由的國家」。
後來漸漸接觸多了,瞭解到他們的高層仍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法律明定不得種族歧視,嘴巴也講沒有種族歧視,但骨子裡仍深深烙印著種族歧視。
一位親戚在紐約高級社區買到很便宜的房子,沾沾自喜,原來那個社區是以白人生活模式,專門規劃設計的高檔住宅區,但自從有一戶中國人入住以後,白人就一一的搬離這個社區,本來很貴的房子,以很便宜的價格脫手,這算是種族歧視或種族的優越感?
一些優秀的非白種人,升到一定的職位後就打住了,在白人掌控的工作領域裡,重要的職位還是由白人擔任,不考慮能力了。
隨著年事漸老,一些移民國外的朋友或親戚又陸續搬回來了,落葉歸根,在親友面前顧著面子不好述說在國外混得不好,只強調還是自己的地方比較習慣,但閒談之餘還是會透露出在國外諸多無奈的境遇。
最近新冠肺炎的洪流,讓幾個歐美國家慌亂無緒、措手不及,以前人潮擁擠的觀光景點,令人嚮往的古蹟名城,變成空蕩蕩的死域,觸目驚心。隨著死亡人數的節節攀升,發現他們處理公衛災難的方式,並沒有比我們高明,許多國人尤其是學生,逃難式的歸國庇護,好像留在國外會被淹沒似的。
又從媒體報導得知美國人沒有儲蓄的習慣,40%的人存款不超過400元,等於台幣12000元,幾乎是賺多少花多少,甚至寅支卯糧先享受再分期付款,所以碰到沒有收入時生活頓成了問題,必須靠救濟才能渡日,否則就有搶案要發生了。
美國的貧富差距懸殊,富者生活極盡奢華,貧者無立錐之地,其實是天堂與地獄交雜的地方,並非純然的天堂。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是50年代戰後的名言。隨著時代的演變,依馬斯洛的理論,人們追求的是尊榮和自我實現的成就感。而美國這個天堂的地方,仍有很多人停留在追求這個名言的層次-自由,甚至連生活的基本需求都相當艱難,到處可見的流浪漢就是明顯的例證。美國是天堂嗎?這個天堂是否已幻滅?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