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大臣」還是甘當「太監」?
《我見 我聞 我思》李邁 專欄 三十多年前於業餘公暇之時,我常前往《東海大學》走動,該校歷史學系的一位知名教授,曾經語重心長地告訴過我一段話:「在中國的官場文化裡,雖然官僚體制的名銜花樣繁多,讓人目不暇給,但卻可簡單地將之歸納成為兩種類型:一為直言不諱寧死不屈的『大臣』,一為厚顏無恥苟且偷生的『太監』,寧為『大臣』?還是甘當『太監』?則完全取決於為官者個人的抉擇與修持了!任何一個朝代『大臣』多,則國家興盛庶民安康,『太監』多,則社稷危殆百姓遭殃這就是歷史的定律鐵則吧!」。 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每當回想起上述那段舊話中的寓涵,再參照對比一下當下台灣政治實況的官場現形,無論在朝在野不分各黨各派,真正敢說真話能幹實事,真正愛台灣的良相「大臣」,是不是愈來愈少了?而一昧地牟取一己私利,一昧地只「討主子歡心」的奸佞「太監」,是不是愈來愈多了呢? 縱觀各朝各代的中國歷史,攸關朝政之興榮衰敗、國祚之存續輟絕,肇成影響的最大人為因素,除了「皇帝」老兒本尊的英明睿智或昏庸無能外,其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癥結人物,則非「大臣」與「太監」莫屬。 有關「大臣」與「太監」在國家政治上所帶來的後果效應以及所導致的具體影響,我們從歷史的殷鑑教訓中,可以非常明確地汲取二個顛撲不破的經驗借鏡: (一)良相謀國國泰民安;奸臣當道生靈塗炭。 (二)宦官侵(權)溺(職)內庭堪虞;太監干政禍國殃民。 X X X 「大臣」與「太監」有何不同?有何差異?有何區別?這三個同樣的一個問題,是值得探索研討的有趣問題,但在坊間相關的文獻資料中,詳細的分析比較付之闕如,以下是針對該問題,粗淺略約的胡謅瞎掰: (一)功能作用上之不同── 大臣是官吏,太監是奴婢。大臣執行國政服務百姓,太監遂行內務服侍宮幃。 (二)架式作派上的不同── 大臣穿戴整齊手執笏板正氣挺拔從容不迫,正襟危坐,有模有樣儼然一副官箴十足的模樣。太監則是奴顏婢膝,低聲下氣頷首低眉一副誠惶誠恐深怕動輒得咎的諂媚嘴臉。 (三)戲劇臉譜上的不同── 大臣忠肝義膽剛立不阿以紅色為主要色澤,其代表性人物為關羽、包拯。太監奸佞小丑邪惡陰毒以白色為主要色系,其代表性人物為趙高、魏忠賢。 (四)生理性徵上的不同── 大臣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