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等「媽媽市長」說句「議員施打決策,我負責!」
鄭建勳◎臺中報導 疫苗施打從醫事人員、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到老年人再逐漸到目前年齡族群及接種對象,但覆蓋率依然不足百分之十二,此乃疫苗短缺因素使然,市民卑微要求施打疫苗保護健康,卻一劑不得,這也非市府責任,應歸咎於中政府「錯估」情勢、高估防疫成效所致,疫情破口來勢洶洶,一時之間不知所措,加上採購政策失能,搞的萬民不滿情緒沸騰高張。 防疫期間,臺中市政府屢屢開出防疫超前政策第一槍,其中,將鄰長排入施打疫苗類別即是,市府此舉中央高官雖有微詞,但盧市長面對媒體時語氣堅定的說「我的決策,我負責!」事實證明,與里鄰民眾接觸頻仍的鄰長,自從注射疫苗後幹勁十足,穿街走巷、深入服務,也不再擔心會有被感染之慮,這項決策有助於防疫業務績效提升。盧市長在防疫措施上總是超前一等,正確的抉擇、果斷的處置,讓其他縣市、甚至中央防疫指揮中心,也不得不緊跟其後。 事實上,施打疫苗是全民的權利、更是政府的責任與義務,但疫苗杯水車薪、僧多粥少,不得不分為十項接種類別,於是才有讓全民不滿的類別排序,每個行業咸認為自己才是優先施打的呼聲。 中央無法滿足全民疫苗的需求,這段期間,市民猶如戰亂難民般,有辦法者攜家帶眷順利上船離開戰區逃命,絕大多數人則是爭先恐後一票難求,唯有等者當難民,流離失守甚至「魂斷」疫情戰場,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淒涼極致。人生如茶几上的杯具(悲劇)自己無法掌握前途,此時此地顯得渺小、無力也卑微。 有市議員反應說,數千上萬鄰長都施打疫苗了,但是區區65位市議員每天依然要為民服務、要實地會勘、要捐贈物資給防疫機構、單位,拋頭露面為民服務的不是點,而是面!議員要面對諸多選民的意見、陳情……,議員服務功能不比鄰長小,但中央對於地方縣市議員卻排除在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名單上,基於議員業務性質需要,市府及中央實在有必要評估檢討,將議員列為當前施打名單。 據了解,臺中市議會國民黨團也將施打疫苗建議書,經市府送到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但卻被「涼」在一旁,迄今為止石沉大海毫無音訊。 盧市長依法行政,縱使有議員建議上述理由,要求趕緊造冊施打疫苗,但礙於中央規定,市長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看來議員諸公只能期待中央「佛心」來著,要不就等「媽媽市長」說句 「議員施打決策,我負責」 了。 (圖說:議員諸公在疫情嚴峻期間除了平時業務要忙碌外,也扮演了勸募物質的角色。暴露在公共場所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