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杰◎臺中報導 臺中市政府水利局今(6)日透過公私協力合作力量,由連昭榮總工程司與東海大學總務長黃皇男、景觀系鄒君瑋老師及生命科學系江智民老師攜手帶領近百名水利局團隊、校內職員及學生,為東大溪畔東海校園內一片已步入老齡階段相思樹林,補植17種原生喬木樹種計360株小樹,讓濱溪生態得以永續發展,更提升整體東大溪的河川生命力。 水利局指出,在執行「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計畫」過程,透過生態檢核工作,盤點出創校時種植的相思樹林現況已屆65歲,因該樹種平均樹齡僅70年,故凋零、死亡情況處處可見,加上樹種高度單一,倘不改善,不出幾年終將導致這片森林消失,為搶救此一生態課題,水利局特別將緊鄰工區外0.2公頃的相思樹林一併納入改善範圍,透過與東海大學公私協力機制,由水利局團隊與東海大學師生共同努力栽下360株小樹,樹種挑選除了由生態檢核專業人員檢選,並通過東海大學綠美化小組審核,包含: 茄苳、烏桕、樟樹、杜英、黃連木、小西式石櫟、臺灣石楠、紅楠、青剛櫟、櫸木、香楠、大頭茶、大葉楠、榔榆、樟葉楓、無患子等17種耐陰性原生喬木小樹樹苗,期盼在數十年後,當大家來東大溪散步時,能盡情沐浴在襯著溪畔那片富有多樣樹種的茂密森林中。 水利局局長范世億進一步指出,「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工程」自109年2月20日開工至今,目前進度已達67%,期盼在今(110)年4月能與大家相見歡。工程內容除了建設日處理量為10,000CMD的現地礫間處理水質改善設施,並於上游集水區餐飲店家推廣油脂截留器裝設措施,自源頭削減污染,同時將淨化水放流至校園內目前已乾涸的早期灌溉溝-大社支線,以恢復歷史水圳記憶;另設置小型微水力發電設施,利用放流水重力流之水頭能量進行發電,供應圳路沿線路燈使用,甚收節能減碳之效,未來水質改善後帶來的生態效應,結合茂密多樣化的樹林,及已開始試營運並綜整了水文化推廣理念的「東大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讓整體計畫不只是水質整治工程,更提升環境人文、生態恢復、水質改善及環境教育等面向層次,讓水利建設從水安全、水環境昇華至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