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最老餅店-充滿在地人的回憶
鄭杰\臺中報導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自107年起配合文化部前瞻基礎建設,辦理「臺中學-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每年精選臺中地方特色、不同時空的主題,包含臺中市山、海、屯、城區之社造類、歷史類、產業類、藝術類等不同類別,迄今已收錄近3,000筆資料,今年將持續蒐集庶民記憶,藉由詮釋轉譯、開放授權、數位化等方式,並透過「臺中學資料庫」與民眾分享。 資料庫主題包含高美濕地生態保護、清水音樂造鎮、阿罩霧的時光綠廊、懷古念今白冷圳、舊市區市民生活文化記憶、臺中糕餅文化等,民眾可依各主題、類別輸入關鍵字查找資料,期保存並再現土地與人民共同記憶,促進民眾參與建構在地知識,作為文化創意經濟產業基礎元素,行銷臺灣原生文化,主題之一「林金生香糕餅店」具有豐富的人文、產業歷史故事,成立於西元1866年,傳承了150年的好手藝,透過本計畫收存,讓民眾一窺臺中最老餅店的故事。 林金生香糕餅店位於臺中市最早興起的「犁頭店街」,與南屯區古蹟萬和宮老街比鄰,狀元糕是其招牌商品,很多考生也會把狀元糕帶到文昌廟拜拜,祈求考試順利。創始人林旺生以製麵為主,開啟了麵粉與美食的良緣。在物資缺乏的年代,第二代的林仔塗運用巧思,秉持著用料實在、品質優良的傳統,研發的麵龜深受當地人喜愛,成為節慶禮俗與日常食用的首選。 林金生香餅店早期接單製作麵龜團,貨架上還有雜貨舖的酒罐等雜貨商品,工作臺下方存放各式原料,每塊切下來的麵團用磅秤秤重,麵龜不僅是臺灣人最重要的祭祀供品和慶典食物,更充滿了懷舊感(圖1),現在餅店則將麻芛融入點心中(圖2),南屯是麻芛重要產地,每年夏天採收黄麻時,莖幹拿來做繩、袋,葉則煮成麻芛湯或羹,保存傳統好滋味的同時,將臺中特有的飲食文化發揚光大。 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嚴重影響藝文活動,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擬定「藝文紓困3+2」,包括場地費用全額退還、放寬受補助演出之辦理期限、補助款提早撥款,另外「線上劇場」及「表演藝術升級」等徵件計畫已公告受理申請,於109年4月27日徵件截止,鼓勵演藝團隊多元創作,期望協助藝文團隊度過難關。更多最新訊息請至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網站:http://www.culture.taichung.gov.tw。 同時,文化部於109年3月18日發布「文化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