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有淚不輕彈」,尤其是擔綱任重道遠的機關首長!
鄭杰◎臺中報導
機關首長要「起而行、行有果」!而非「懷念往昔」、更非「炫耀資歷」!掌權者要化「感傷」為力量,亡羊補牢面對現實!因為感傷無濟於事,市長授權機關首長,無非是要首長利用手中的行政資源與權力,起「槓桿」效益予市民。
從《寫給自己一封信》到《彭懷真局長9月18日紀實》,數十年來府會人士終於見識到學者將從政「理想化」藉借文字公開發表的個案了。事實上府會人士浸淫政治多年,都瞭解政治理想化與政治現實面是有「衝突」的!
「寫給自己一封信」洋洋灑灑記載著在接任局長後的從政理念與抱負;在局長網站介紹欄目上,也讓各界都知道市府有大學系別第一名畢業高材生的機關首長,市長得之,市府之幸、市民之福?。
目前,彭局長「重中之重」的行程,是在府會聯絡員帶領下,拜訪市議員諸公。深諳市議會「政治叢林」遊戲規則的府會聯絡員,務必要給學者首長政治現實面、殘酷面意見與狀況的瞭解,不要予以政治美化、權力大頭症、虛幻與恭維「國王外衣」的虛榮。
前局長李允傑「愛唱歌、愛說話、愛擺顯」是不爭的事實,但李某在主掌社會局短短7個月內,社福業務的確迭有績效展現,雖然已經發落至幕僚室「冷凍」,但社福績效在市政會議上卻屢屢被市長提出、市府因此也獲得中央獎勵。
彭局長不失學者「本色」,上任幾天已經發表文字述「說」個人「故事」,期待藉由「字裡行間」,讓府會人士瞭解局長學術理論上的造詣是「深不可測」的。
「說話」與發表「文章」,對學者而言,是生活必要的條件,這原本無可厚非。問題是既然「投筆從政」換了角色,第一要務應該要調整待人處事的思維,畢竟「做什麼、要像什麼!」局長可以向學者機關首長前輩請益,在議事廳接受質詢時,看議員諸公是否吃學者教授「理論」這一套?
機關首長業績好是應該不值得炫耀;因為市長看在眼裡有感、廣大市民更有感;機關首長做不好市長也會有感,廣大市民更是有感,只因為市民切身的利益被市府「縮水」,縱使「朝三暮四」市民也會不領情!
換言之,機關首長帶領下的團隊端出好績效時,一切榮耀皆要歸諸於市長,不要有個人「造神」之舉,行不行?能不能?底子深淺如何?一段時日即可見真章。
首長是市長落實政見的執行機關,沒有學習重來的機會,只能埋頭苦幹、用心認真、善盡職責;做得好、表現佳,市長自然會「揚績效於公庭」;做不好也會「規過於私室」。市長給面子是有兩種的,要好面子、還是要臭面子?「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唯有機關首長自行選擇。
「彭懷真局長9月18日紀實」一文中敘述他個人對「921大地震」的悲戚。這篇紀實對當年921所造成的大災難相較,僅僅是「隻字片紙」,也猶如石頭拋向大海、更不足以形容當年罹難者及其家屬的創傷與悲哀。
事實上,「921大地震」迄今仍深刻烙印在台灣人民身上,且久久不能釋懷。驚心動魄的大地震對僥倖者而言,只能感謝蒼天賜福;家破人亡的同胞,則是一生抹不掉的陰霾、更是刻骨銘心的痛,這種悲戚慘狀無須局長在「紀實」中「流淚」,因為當事人的淚已經流乾、也無語問蒼天。
當天,彭局長在「紀實」寫著「………陪盧市長剛坐下,影片才放,我就拿出手帕拭淚………。」局長的淚不應該在堅強、果敢者如「媽媽市長」面前流,應該化「流淚」為再起的力量,全心全意放在社福業務上,端出績效造福市民,才能將「紀實」的文字,變成實際有用的業務。
或許「媽媽市長」當天表情肅穆,心中還淌著哀戚的淚水,但她的熱淚不在眼眶打滾,而是往心裡流。畢竟,「男兒有淚不輕彈」,尤其是擔綱任重道遠的機關首長!
《點一下相片會更清晰呈現》
學術單位與行政機關機關,生態不同。期待局長心中趕快放下往日的光輝,一切歸零,從現在起努力為市政打拼,這才是台中市民之福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