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千年的愛 》一口鮮甜,穿越千年:古人對荔枝的深情與今朝新味
新華報導\1987創刊
荔枝,這顆紅潤鮮甜的果實,歷經千年依然是中國人餐桌上的珍寶。新華社廣州6月27日報導指出,荔枝的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期,漢代文獻《西京雜記》便記載尉佗獻給高祖的荔枝。宋代更有世界首本荔枝專著《廣中荔枝譜》,記錄了當時盛行的陳紫、宋家香、狀元紅等名種。明清時代,妃子笑、桂味、糯米糍等品種風靡一時,荔枝的品種與文化不斷豐富。
蘇東坡與荔枝的故事,成為千古佳話。這位文豪在惠州期間寫下多首讚美荔枝的詩詞,稱其為「尤物」,其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更是膾炙人口。據惠州市博物館館長劉佳妮介紹,蘇東坡的熱愛引發後世文人紛紛模仿,黃庭堅、楊萬里等名家皆曾以荔枝為題,表達對這一佳果的喜愛與敬畏。
荔枝的食用講究亦源遠流長。北宋時期已有「荔枝煎」的記錄,將鮮荔枝剝殼去核,榨汁後用蜂蜜熬製,成為貴族專享的蜜餞佳品。蘇東坡更曾以荔枝佐桂酒,品味人生無常,詩中感慨萬千。明末文人宋玨在《荔枝譜》中細緻梳理了品荔的33項「福業」與34項「黑業」,從品嘗時間、環境、參與者到荔枝品質,皆有嚴密規範,反映出古人對荔枝的極致講究與文化內涵。
時至今日,荔枝的吃法依然推陳出新。社交媒體上,荔枝優酪乳凍、荔枝冰釀、甚至荔枝蘸醬油等創意吃法層出不窮。廣東、茂名等主產區的餐館更推出荔枝宴,將荔枝與咕嚕肉、蝦球、燉湯等融合,讓這份千年美味在現代餐桌上煥發新生。
荔枝,不僅是一顆果實,更承載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剝開那一層薄薄的紅皮,鮮甜的果肉如同穿越時光的橋梁,連接著古今,訴說著一段段關於味覺與文化的動人故事。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