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句「男人集中營、女人活摘器官」引爆輿論,罷免訴求為何走向極端?
新華報導\1987創刊
一場本應聚焦地方民意與代議士表現的罷免說明會,卻因「罷免失敗,把台灣的男人送去俄烏戰場換石油,剩下的台灣女人跟小孩都將成為中國共產黨高官活生生的行動器官庫。」等驚悚言論,瞬間引爆輿論,在支持者中掀起漣漪,也讓外界對罷免運動的本質與訴求,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這些聳動的言詞,究竟是憂心忡忡的警世預言,還是脫離現實的危言聳聽?其背後反映的,又是何種社會焦慮與政治動員的策略?
深入追查,這番言論出自於罷免國民黨立委李彥秀的「港湖除銹」領銜人鍾春德之口。 在7月18日的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上,他將罷免行動與台灣的生死存亡直接掛鉤,聲稱若向中共投降,「中共會把台灣的男人送去朝鮮另闢朝鮮戰場」,而女人與小孩則將淪為「器官庫」。 他強調,此次大罷免是「全民反共的唯一生路」,若罷免失敗,台灣將面臨悲慘的未來。
這番論述,顯然已遠遠超出對單一立委問政表現的檢視範疇。 綜觀近期多場罷免說明會,罷免方普遍將矛頭指向國民黨立委的親共立場,以及在國會中的擴權爭議。 他們認為,這些立委配合中共,意圖從內部分裂台灣,是「徹頭徹尾親共賣台的紅色立委」。 然而,將罷免結果與「集中營」、「活摘器官」等極端後果直接連結,卻是前所未見。
此言一出,立即在政壇與社會激起千層浪。支持者或許認為這是對台灣未來最深沉的憂慮,是一種喚醒危機意識的必要手段。他們相信,在中共威脅下,任何對親共勢力的妥協,都可能將台灣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在他們眼中,這場罷免不僅是地方性的政治活動,而是一場關乎國家主權與人民安危的保衛戰。
然而,反對者與多數中立觀察者則認為,此類言論過於誇大,不僅無助於理性對話,反而激化社會對立,模糊了罷免制度應有的焦點。將政治歧見無限上綱至血腥恐怖的未來想像,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政治動員,利用民眾的恐懼心理來催化選票。事實上,目前並無任何證據顯示,罷免案的成敗,會直接導致台灣人民被送往集中營或面臨器官摘取的命運。
這起事件,宛如一面稜鏡,折射出台灣社會當前深刻的統獨焦慮與政治對立。當公共領域的理性思辨,被簡化為「不投降就上戰場」的二元對立;當對代議士的監督,演變為對其支持者的全面否定,我們不禁要問,台灣的民主實踐,是否正被恐懼與仇恨的話語所侵蝕?
無論最終罷免結果如何,這番驚世駭俗的言論,都已為台灣的民主發展留下一道深刻的印記。它提醒著我們,在追求政治理想的同時,更需警惕那些訴諸恐懼、撕裂社會的極端言論。唯有回歸理性、聚焦事實,才能讓民主的討論更有深度,讓公民的選擇更具意義,而非在危言聳聽的迷霧中,迷失了方向。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