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山之巔的甜蜜對決:一顆水蜜桃背後,是風土與匠心的極致展現
新華報導\1987創刊
一場關乎榮譽與傳承的年度盛事,24日在台中市政府陽明大樓悄然上演。這不僅是一場水蜜桃的選美,更是對梨山地區風土條件與果農精湛技藝的年度總檢驗。在66位頂尖好手中,來自和平區的果農汪煥洲,憑藉其悉心栽培的碩果,在嚴苛的評審標準下脫穎而出,摘下「水蜜桃達人」的桂冠,這份榮耀不僅為他帶來2萬元的獎金,更象徵著對其一年辛勤耕耘的最高肯定。
![]() |
評審就水蜜桃口感及風味進行評分 |
這場評鑑會的評審陣容堪稱權威,集結了來自農糧署、農試所及中興、嘉義大學的專家學者。他們手中的評分表,不僅僅是冰冷的數字,而是對一顆水蜜桃生命歷程的全面解讀。從果形是否勻稱飽滿、單顆重量是否達標,到口中綻放的質地風味與甜度,每一項指標都考驗著果農在面對氣候變遷與田間管理時的智慧與應變。最終,和平區的吳麗雲與黃榮信並列第2,而賴昱瑋、徐豪宏及東勢區的鍾文山則同獲第3名,他們共同描繪出台中高山農業的精緻輪廓。
![]() |
參賽水蜜桃照 |
台灣高海拔水蜜桃的傳奇,始於梨山。這片海拔介於1800至2000公尺的山區,得天獨厚地坐擁大甲溪上游的純淨水源,以及劇烈的日夜溫差。白日的充足光照讓果實積累養分,夜晚的冷涼則鎖住糖分與香氣,這種獨特的微氣候條件,淬鍊出水蜜桃皮薄如紙、入口即化的細膩質地,以及那股無可取代的清雅芳香。每一口香甜,都是大自然與農人汗水的共同結晶。
台中大梨山地區作為全台高海拔水蜜桃的核心產區,219公頃的栽培面積,每年為市場貢獻約1929公噸的珍饈。然而,這份甜蜜的背後,是果農們與天搏鬥的艱辛。他們不僅要看天吃飯,更需憑藉世代傳承及不斷精進的栽培技術,才能呵護出這般嬌貴的「夏季珍果」。
![]() |
與會長官及評審合照 |
隨著7月中下旬產季的到來,這場評鑑會不僅為今年的市場樹立了品質標竿,也正式宣告品嚐這份季節限定美味的最佳時刻已經來臨。當消費者品嚐著這份甜美多汁的果實時,也正是在支持一群默默守護著這片山林的匠人精神。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