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避暑旅遊記趣
鄭建勳\旅遊報導
在好友劉錫坤夫婦盛情邀約下,今年6月22日十對夫妻20人組成了「東北三省旅遊團」,旅遊城市計有: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市、吉林省省會長春市、遼寧省省會瀋陽市以及天池、本溪水洞等聞名遐邇的知名景點。
第一天--朝北飛向哈爾濱
清晨5點集合上高速公路下新竹享用永和豆漿後,在第二航廈立榮航空櫃臺辦理手續後一夥人登機直飛哈爾濱,3.5小時到達。
太陽島是黑龍江哈爾濱松花江中的河島,位於哈爾濱市新舊城區之間,是中國東北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冬天雪雕即在此展出。
公園佔地頗大,春夏時花草豐茂,是哈爾濱主要的賞花勝地。
第三天--五個小時到牡丹江市
從哈爾濱市一路殺到牡丹江市,車程約五個小時。
牡丹江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南方,緊鄰俄國。車程途中有幸看到中共空軍從基地起飛了四架戰鬥機,我想北方100公里有海參威,戰鬥機巡邏邊境是神聖的任務,悍衛國家安全與尊嚴。百年前,滿清國勢不振,積弱積貧,俄羅斯侵略中國瓜分北方大片土地,如今,中國成為軍事強國,反觀俄羅斯1992年早就分崩離析,中國歷經自強也成為軍事強國。
在高速公路上,沿途都是平原,東北四季分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牡丹江市農特產以大白菜、玉米,土豆、大米、大西瓜為主,西瓜品質不錯,西瓜內銷,土豆外銷俄國,俄人烹調羅宋湯時土豆是必須的食材。在牡丹江市用完午餐後搭車到鏡泊湖,車程約2小時。
鏡泊湖地質是火山岩漿構成,大米種植在溶岩石上,灌溉稻田用水取自流經溶岩石下無汙染的水,特殊的種植環境與條件,所生產的大米品質非常優異,Q彈有咬勁。收割前夕,部隊派兵駐守稻田附近駐紮,並且不假農民的手親自收割押車運回北京,專門供應中南海招待外賓,這裡生產的大米有錢未必買得到。
東北今年氣候高溫數日,很反常,昨天最溫高達到32度,我有幸遇上了,高溫在當地猶如臺中市冬天的寒流來襲。東北人不怕冷只怕熱,我是怕熱不怕冷,原本說是要來東三省避暑的,卻是遇上氣候高溫。當地老鄉說,高溫酷暑幾天就會過去,其實這也不重要了,因為這幾天要在溫度較低的鏡泊湖、長白山上,真正渡個避暑假期。
詎料,一到鏡泊湖高溫酷暑卻早一步到達,33度的高溫正恭候著我們,今天的溫度居全國之冠,連素有火爐之稱的南京市,都要忘塵莫及了,南京市今天才28度。
搭船還繞境泊湖,觀賞層巒疊嶂、水天一色的風景,遊湖稍減熱氣。鏡泊湖有中共中央高官受訓的基地,是一群別墅造型的建築物,導遊告知大家不要拍照,故意說拍了照新婚夫婦會生不出小孩。
第四天--長白山朝聖天池
從牡丹江市在高速公路上一路奔馳了四個小時,終於到達長白山山下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這裡到處可見到機關、商店、公司、行號中文、朝鮮文並陳的招牌,除了朝鮮民族特有的民俗習慣文化外,朝鮮人習以為常吃狗肉的「最愛」,卻是我的最惡!在長白山渡假時間,還真怕食物被廚師沾染到狗肉,雖然導遊掛保證說不會,但是心裡還是忐忑不安。
1706年長白山爆發過,也是迄今為止最後的一次,但並不保證未來不會,由於長白山是休眠火山體,因此,自治區沒有外資近來設立工廠,但是當地卻拜長白山風景聞名遐邇所賜,以「無煙囪」的觀光旅遊業為主。
長白山是滿族的發源地,也是朝鮮族的聚居地,更是關東第一高山,也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世界旅遊勝地。長白山旅遊區門票人民幣120元 ,車票80元,由於旅遊客人多,排隊自是文明人最基本禮儀的指標,都說中國人不排隊沒禮貌,但是讓我更驚訝的是,韓國遊客不但無禮不排隊,還會用手肘推開排隊中的遊客,硬是要擠進隊伍中,蠻橫無理的民族劣根性,從排隊中已然暴露無遺。
目標天池--攻頂吧!
大夥要先搭乘長白山旅遊公司22人座中巴,由於上山路況限制,中巴開了約15分鐘後到達另外的轉載站,11位遊客共乘一部賓士面包車,在呈「之」字形山腰間蜿蜒攀爬,沿途山丘大都是芒草。司機以熟練技術駕馭在僅5米寬、九灣十八拐的道路上快速前進,我們也在小於90角度的道路上,東倒西歪的任司機宰割。
在山下排隊準備上山時突然一陣雨灑下,讓措手不及的遊客急的四散找地方避雨,此時「看天吃飯」賣雨衣的小販樂歪了,遊客急需應景的簡陋雨衣一件賣到10元,爭先恐後搶購,拿翹的小販一口價,要買不買隨便你,這與晴天賣雨衣無人應睬的乞求樣簡直是判若兩人。而如逃荒爭食般的遊客一霎時沒了尊嚴。
穿著雨衣不到車行不到5分鐘天竟然放晴,雨也不下了,到了山頂雖有烏雲佇足徘徊,然而「天池」上空卻有陽光穿透的晴朗天。導遊說上「天池」,最怕雨大或是陰霾霧氣籠罩,天候差致使視線不佳,情況嚴重時,園方基於安全也會暫時封閉。我們這一團有幸親近大小「天池」,看得清楚也瞧得透澈,一掃人多擁擠排隊的辛苦,不過韓國團嘰嘰喳喳、爭先恐後的醜態,有些掃興。
下了天池到「地下森林區」尋幽訪勝,所謂「地下」指的是在長白山半山腰溶岩表體成長的森林區。
1706年,長白山再次爆發大量噴出滾熱的溶岩漿後,一直到今天就未曾再有爆發過的記錄。「地下森林」樹種,以世界唯一生長在長白山區的「美人松」為主,它高聳巨大的樹齡至少有300年左右。流經黑龍江省的松花江、吉林省的鴨綠江、遼寧省的圖門江等三條江河發源地就是在長白山上。
「一腳跨過松花江」!不到二米寬的深谷溪水,竟然是綿延數百千公里、甚至在1960年代河水泛濫,造成三次大洪水,淹漫哈爾濱市成災的松花江,始作俑者是在我腳下的小溪?
鬱鬱蔥蔥的美人巨松,潺潺翻滾於峽谷的清澈流水,真是「參天之樹在於根」、「環山之水在於源」啊!
第五天--吉林市的吉林霧淞
在白山市午餐後,大夥搭乘將近7個小時的車程,一路上都是奔馳在高速公路上,下個旅遊景點是吉林市。沿途所見到的風景,不是種植大米、玉米的農作物,就是覆蓋著藍色塑膠布、吉林高經濟特產的人參,車窗外盡是綠油油的農作物,在廣逑大地上連著天際。
導遊說,「韓國正官庄參業公司」在吉林大量種植人參,收成後運回韓國加工研製,再以高價出售。
熬了7小時終於到達吉林市,進如市區首先映入眼簾,吸引眼光的是一棟四方造型樓空的建築物,它是吉林省吉林市的城市地標-「時代廣場」,環繞地標的廣場面積,高達6萬餘坪,提供市民休閒、運動、唱歌等活動場。
吉林市是和吉林省同名的城市,也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人口450萬,臨松花江畔,素有「一城山色、半城江」之稱,市內街道設計寬廣,因此,沒有其他高度發展城市相對所帶來車輛擁塞的困擾。
吉林市冬天的霧淞是霧和水汽遇冷凝結而形成的奇異氣象現象。吉林市區松花江畔以其獨特的地理、自然特點,使吉林霧淞以「冬天裡的春天」的奇異景觀,和黃山雲海、泰山日出、錢江潮湧並稱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
霧淞冰雪奇景之所以馳名世界,是因為冬季降雪時節,位於松花江沿岸的豐滿發電廠大壩落差大,其水速快且水溫高的特性,讓壩下約75公里內的松花江江面,冬季無法結冰,但是當氣溫降至攝氏零下25度左右,江面的水氣會冉冉上升,使林立於松花江沿岸的樹枝,凝結出微型晶粒,一眼望去,每顆樹的樹枝猶如覆上一層層晶瑩剔透的白色水晶,讓行走於長堤上的人們,猶如走入佈滿瓊枝玉樹的仙境裡。
這種在氣象學中被稱為「霧淞」的景象,在當地則被人們稱為「樹掛」,而樹掛出現的時節,大約於每年的11月至隔年的3、4月出現。我們是來避暑的,當然是見不到「吉林霧淞」氣象奇景,因為來的季節不對,但一定要介紹給大家知道。
第六天--長春市末代皇帝的首都
今天上午,參觀位於吉林市西區半山腰上的「北門寺」,上寺廟的道路兩旁小販並列,過於商業化、人工化的設備與景觀,說真的並無特色之處。中午在餐廳享用所謂的「滿漢半席」,服務生在極短時間內,以熟練的動作,將大盤、小碟的菜餚,舖滿了整張餐桌,我細數一下,不多也不少,共有31道,而且持續上菜中。
可像而知,大夥根本是吃不了的,加上東三省的菜餚是重鹹、多油的,過鹹多油的菜餚,縱然是如何的「色美味香」,對我來說,也是要扣分的,既然扣了分,當然達不到佳餚行列了。
用完餐,車程2小時到達吉林省省會長春市,首站景點是參觀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宮,票價80元人民幣,有專業解說員帶領團員們講解。值得一提的,是團員們人手一具無線耳機,掛在耳朵上即可聽到解說員的導覽說明,不必擔心聽不清楚或是跟丟掉隊。
偽滿皇宮建築物迄今將近百年歷史。展覽館內的陳設傢俱等用品,也是依據溥儀使用的位置擺放。佔地面積12公頃,是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宮殿,他在1932年到1945年間曾在這裏居住。
偽滿皇宮的主體建築是一組黃色琉璃瓦覆頂的二層小樓,包括勤民樓、輯熙樓和同德殿,這三座小樓風格獨特,是中西式相結合的格局。
溥儀自知是無權無勢的傀儡皇帝,雖痛恨日本關東軍的控制,卻又能奈何?1945年8月11日,日本已經戰敗,溥儀在日本人夾持下逃往通州時,被蘇聯軍隊逮捕送到蘇俄。
新中國成立,溥儀同一些戰犯被押解回國,在監獄勞改,出獄後擔任故宮管理員。電影「末代皇帝」就是在此取景的。
出了皇宮,再進入「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全面真實地展示了東北淪陷的屈辱歷史,深刻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武力侵占中國東北、炮製偽滿洲國傀儡政權、推行法西斯殖民統治的罪行,館內陳設的實物、文物等一系列的展示。
仔細觀察在地人對日本人在中國東三省的暴行,可是邊看邊痛罵的,無不激情高亢,難怪見不到日本人在東三省旅遊。
晚餐在一家以文化大革命年代為背景當題材,裝潢設計的餐廳用餐,文革期間的擺飾品,宣傳單,口號,菜色有毛澤東最喜愛吃的五花肉,這道菜口感還不錯,微甜沒有死鹹。
晚上入住「喜來登大飯店」,飯店位於長春市商業區的樞紐中心,適逢週末假期,車輛行人熙熙攘攘、人聲鼎沸擠滿步道。百貨商場空間寬敞,也因為寬敞就會顯得客人稀疏,縱使有買氣,卻是「沸騰」不起來。
大陸經濟起飛人民所得提升,一把陽傘人民幣780元,是高檔貨,大陸人毫不猶豫的出手就買,讓我這個曾經是大陸人羨慕的臺灣人,吭都不敢吭一聲,心裡羞愧也無地自容。之所以會讓我曾經站在大陸人面前,引以為傲的臺灣人有如此感觸,始作俑者是誰?
長春市在東三省幾個大城市中,它的經濟建設不如其它大城市,是敬陪末座的,雖然是如此,卻也搞的相當火熱,要迎頭趕上。
不過,長春市是一座有文化、有歷史的城市,至少這一點彌補了它在經濟上與哈爾濱市、瀋陽市、大連市的差距。
明天五點起床,要搭乘7個多小時、500多公里的車程到遼寧省省會瀋陽市。
第七天--本溪水洞鐘乳石的家
今天一大早從長春市出發,在高速公路上奔馳了7個小時才到達遼寧省本溪市,行程第一個景點就是參觀遠近馳名的「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被讚譽為「鐘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鍾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一此洞天」。
本溪水洞位於遼寧省本溪市,由水洞、溫泉寺、湯溝、關門山、鐵剎山、廟後山六個景區組成,沿太子河呈帶狀分佈,總面積四十四點七二平方公里。
本溪水洞是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內深邃寬闊,現開發地下暗河長三千米,水流終年不竭,清澈見底,洞頂和岩壁鐘乳石發育較好,千姿百態,泛舟遊覽,使人流連忘返。
鐘乳石形狀各異其趣,或觀音菩薩、唐僧取經等人物造型;或獅子、猴子、恐龍等動物造型;或斜塔、大樓建築物造型等,依各人坐的位置角度觀之,各有各的看法與圖案。
洞內長年恆溫約17度,和今天的洞外高溫30度,相差了13度。業者有提供厚外套,免費給遊客坐遊船時禦寒之用。13年前我曾經來過一次,當時高速公路尚未興建,園區內也沒有接駁車來回運送遊客,雖然園方體貼方便遊客,但是在方便之際,「本溪水洞」園區內,也越來越高度開發與人工化了。魚與熊掌不可得兼,有一利必有一害。
瀋陽市「老邊餃子館」,以能製作100多種餡料樣式的水餃,是其特色,也是地道的東北主食之一。熱騰騰水餃上桌嚐過之後,果然是味道各異、口味不同。師傅製作遵造的傳統作法,麵皮彈Q內餡飽滿、汁多味鮮咬勁十足。
台灣人到東北吃餃子,吵著要喝酸辣湯、蛋花湯。但是東北人習慣喝餃子湯;餃子湯其實就是煮餃子的湯水,他們認為餃子湯能幫助消化、解去油膩。東北人素有「上車餃子、下車麵。」的習俗,是說送走客人,要請吃水餃;迎接客人來訪,要下麵條宴客以示尊重。
今天的瀋陽市下著雨,室外溫度17度,要穿外套這也是8天在東北三省氣候最涼爽的一天,水餃宴餐後,趨車至瀋陽機場,準備搭乘飛機回桃園,瀋陽到桃園約3小時。
結束8天東三省的深度旅遊。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