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陰影下的隱形受害者 婦援會揭露青少年心理創傷急需社會重視
新華報導\1987創刊
台灣婦女救援基金會於27日發表最新數據,指出家庭暴力通報案件及被害人數持續攀升,尤其令人憂心的是,目睹家庭暴力的青少年心理創傷問題日益嚴重,亟需社會與政府及早介入,提供有效的保護與支持。
根據婦援會引用政府衛生福利主管部門的統計,家庭暴力通報案件被害人數從2020年的11萬4381人,逐年增加至2024年的13萬8859人,顯示出受害者願意求助的意識逐步提升。然而,更令人警醒的是,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通報人數自2019年的2萬6000人,激增至2023年的3萬5800人,這群「隱形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婦援會執行長杜瑛秋強調,研究與實務經驗皆顯示,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常陷入焦慮、退縮、抑鬱等情緒困境,這些心理創傷不僅影響當下,更可能在其成年後波及身心健康及人際關係。她指出,若能在暴力發生前或發生時,有第三者及時介入,能有效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頻率與嚴重程度,從根本上降低對未成年人的傷害。
婦援會呼籲,家庭暴力的預防與介入必須從多方著手,不僅要針對被害人及目睹暴力的未成年人提供專業保護服務,更需對加害人施以暴力制止與輔導教育。同時,推動「友善路人甲」的旁觀者介入理念,鼓勵社會大眾在面對家庭暴力時,能以適切且安全的方式積極介入,成為改變暴力現場的關鍵力量。
「友善路人甲」的精神,正是婦援會希望透過社會共同努力,為這些身受創傷的孩子撐起一道安全的屏障。婦援會強調,唯有透過制度性支援與資源整合,才能真正為未成年人打造一個無暴力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得以走出陰影,迎向健康未來。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