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焦慮」終結!陸配專案圓滿落幕,逾萬人獲完整台灣身分
新華報導\1987創刊
困擾兩岸婚姻家庭多年的「單一身分」問題,隨著大陸委員會與內政部移民署攜手推動的「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查核專案」於今日(6月30日)圓滿完成,正式劃下句點。這項自去年10月1日啟動的專案,不僅為上萬名在台陸配朋友解決了長達20年的法律爭議,更讓他們在台灣的身份獲得了法律上完整且合法的保障,從此不再為個人權益可能因身份問題受損而擔憂。政府對此表達誠摯感謝,肯定全國陸配朋友及相關民眾的積極配合,共同促成了這項歷史性專案的成功。
大陸委員會指出,此次專案主要針對民國93年3月前已在台設籍的陸配朋友,總計通知了12,146人。截至6月25日,專案處理進度顯示,已有5,534人繳附了相關證明文件。陸委會強調,目前仍有部分案件正在大陸辦理中,或等待公證書寄達海基會驗證,預計後續完成繳附證明資料的人數將持續增加。根據統計,經海基會完成驗證的案件已累計近8千件,這充分說明了大多數當事人仍選擇配合法律規定,以取得完整的台灣身分。
此外,有2,572名陸配朋友已獲移民署同意具結或延期。陸委會表示,對於已提出具結或延期申請但尚未接獲移民署通知的民眾,請耐心等候,移民署將會逐一通知並輔導申請人完成申辦手續。這顯示政府在執行專案的同時,也充分考量到個案的特殊情況,並提供必要的協助與彈性。
值得注意的是,專案中確認有1,803人因長期居住海外尚未回國,這部分民眾將由主管機關列冊註記,待其入境時再當面通知補辦。綜合以上三類,目前已有9,909人(佔總通知人數的81.6%)的案件獲得初步處理或正在進行中,顯示專案執行成效顯著。
然而,仍有2,237人因未居住在原設籍地,迄今尚未與政府取得聯繫。陸委會說明,其中約有兩成已陸續獲悉現居住地,移民署正透過專勤隊編組進行就近查訪,希望能儘早聯繫到當事人,並提供到府協助申辦服務。對於其餘尚未聯繫上的民眾,政府不排除他們可能因年紀較長、位居偏鄉、不使用手機或未收看電視媒體等原因,屬於社會弱勢或資訊落差族群。對此,政府將結合中央與地方資源,並透過各種公私協力管道,盡力尋找這些民眾,務必將政府政策與規定確實通知到當事人後,再進一步協助辦理相關事宜,絕不會逕行註銷當事人的身分。這展現了政府在推動政策時,兼顧人道關懷與弱勢保障的立場。
陸委會鄭重澄清,外界流傳「超過6月30日尚未辦理完成,就會被逕行註銷身分」的不實訊息。陸委會強調,註銷台灣身分是重大事項,絕不會輕率為之。即使在6月30日之後才提出申請、目前仍在返陸辦理中,或陸方公證書尚未寄達海基會的民眾,只要有積極處理的意願與行動,政府都會持續受理申請,並繼續協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個案。陸委會呼籲尚未與主管機關聯繫的民眾,若有任何困難應儘速向主管機關反映,讓政府提供協助。同時,政府也希望媒體能協助報導正確資訊,避免造成當事人恐慌與不安。
陸委會重申,基於維護國家安全、依法行政以及執法公平與公正性,兩岸單一身分制度必須嚴格遵守並落實執行。政府尊重原陸籍人士來台後對於身分的選擇意願,但若選擇取得台灣身分,就必須放棄中國大陸戶籍。只有依法完成相關程序,台灣的身分才能合法且完整,才能真正在台灣安居樂業。至於先前地方政府反映的40餘件個案(桃園32名、新北8名),經陸委會與移民署再次與相關縣市政府聯繫後確認,這些均為4月初向地方政府陳情的舊案,且均已獲得解決,目前已無需中央政府另行協處。這也證明了政府在處理相關問題上的積極與效率。
此次陸配身分查核專案的圓滿完成,不僅是政府跨部門合作的成果,更是對兩岸婚姻家庭權益保障的具體實踐。透過此專案,陸配朋友在台灣的法律地位更加穩固,也為他們在台灣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堅實的基礎。這項政策的成功推動,無疑為兩岸關係中的民生議題樹立了一個正向的典範,也再次證明了政府在處理複雜問題時的決心與能力。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