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了21年的正名!台中無戶籍青年領到身分證 告別幽靈人生
新華報導\1987創刊
一張薄薄的卡片,對多數人而言是再平凡不過的日常,但對21歲的黃姓青年來說,卻是遲到了整整21年、足以開啟人生新頁的重量。多年來,他像一個活在社會邊緣的「幽靈人口」,沒有身分,無法正常就學、就醫,更遑論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如今,在台中市政府跨局處的奔走下,他終於領到了人生第一張國民身分證,與父親一同向這段坎坷的過去告別,迎向一個可以被「看見」的未來。
這段曲折的故事,源於一個破碎的家庭。黃姓青年的父親與外籍生母並未締結婚姻關係,母親在他年幼時便離家失聯,不知所措的父親,也始終未能替他完成戶口登記。二十多年來,這個沒有身分的男孩,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長大,他的存在,彷彿一道不被官方紀錄承認的影子,隔絕於社會的種種權利與義務之外。直到近日,在里長的熱心通報下,這起個案才終於曝光,為他的人生帶來了轉機。
案件一經揭露,台中市政府立即啟動了一場跨局處的「尋根正名」行動。民政局戶政單位扮演了關鍵角色,他們不僅要協助進行親子鑑定,以科學證據確立父子關係,更要展開大海撈針般的查調工作。為了確認黃姓青年生母在受胎期間的婚姻狀態,以及排除他為失蹤或通緝人口的可能性,戶所人員函查了高達九個不同機關,與時間賽跑,抽絲剝繭地拼湊出他身世的合法性證明,最終在最短時間內,為他敲開了戶籍登記的大門。
領到身分證,僅是回歸正常生活的第一步。社會局的角色接續登場,他們深知,長期的社會隔絕,已在青年的心理與生活能力上留下印記。目前,黃姓青年暫時安置於自立處所,由專業的社工與生活輔導員,像家人般陪伴在側,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開始,一步步引導他學習如何與人溝通、建立人際關係。據社工觀察,他個性溫和,對新事物抱持著好奇心,這無疑是融入社會的正面訊號。接下來,市府將為他銜接教育資源,培養學習動機,為未來的職業訓練與穩定自立,鋪設一條溫暖而堅實的道路。
這張得來不易的身分證,不僅僅是一份法律文件,它更承載了社會的關懷、公部門的溫度,以及一個年輕人對未來的無限想望。從此,他不再是幽靈,而是一位有名字、有身分、有權利去夢想明天的台中市民。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