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四射!》徐巧芯舌戰曹興誠揭黑歷史 「始祖鳥」對決「背骨仔」誰更有理?
新華報導\1987創刊
7月18日下午,台北市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現場,一場被媒體形容為「世紀對決」的政治交鋒正式上演。國民黨立委徐巧芯與聯電創辦人曹興誠這對政壇冤家,終於在鏡頭前正面交鋒,雙方你來我往的激烈辯論,不僅火藥味十足,更讓觀眾見識到什麼叫做真正的「直球對決」。
這場說明會的背景,是即將在7月26日舉行的全台大罷免投票,包括24位國民黨立委在內的罷免案,將在這一天決定去留。而在眾多罷免案中,徐巧芯的案子無疑是最受矚目的焦點,不僅因為她在政壇上的高知名度,更因為罷免領銜人曹興誠的特殊身分和過往的隔空交火歷史。
當徐巧芯步入說明會現場時,她的神情顯得相當自信,彷彿早已準備好迎接這場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戰役。而坐在對面的曹興誠,這位曾經叱吒商場的企業家,如今搖身一變成為罷免運動的領軍人物,眼神中透露出的堅定,似乎在告訴所有人,他對這場戰役同樣志在必得,但一上台卻又顯得慌張。
![]() |
| 擷取網路 |
曹興誠率先發難,他的攻擊可謂毫不留情。這位70多歲的企業家,用著略帶沙啞但依然有力的聲音,對徐巧芯提出了一連串嚴厲的指控。他指控徐巧芯是中共地下黨員,甚至暗示她有掩護共諜的嫌疑。這樣的指控在台灣政壇並不罕見,但從曹興誠口中說出,卻格外具有殺傷力,因為他過去在兩岸商界的豐富經歷,讓他的話語帶有某種特殊的權威性。
曹興誠進一步批評國民黨整體「親中賣台」,特別是針對傅崐萁等藍委赴北京拜會王滬寧後推動的國會擴權法案。他形容這些立委就像是「傅隨組織」,聽到傅崐萁一聲令下,就像鷹犬、小弟一樣一哄而上,連法案內容都不看就盲目支持。曹興誠的用詞相當犀利,他說:「這已經不是立法院,是黑道堂口。」這樣的比喻雖然誇張,但確實成功地抓住了現場觀眾的注意力。
然而,徐巧芯並非省油的燈。這位以口才犀利著稱的立委,在面對曹興誠的猛烈攻擊時,展現出了她一貫的戰鬥精神。她的反擊同樣毫不留情,甚至可以說是更加精準和致命。徐巧芯首先從情感層面為自己辯護,她提到自己的外公參加過三次剿匪戰役,在她心中是英雄般的存在,因此她當然也是反共的。這樣的表述不僅有效地回應了曹興誠的指控,更在情感上贏得了不少同情。
接著,徐巧芯開始了她的反攻。她毫不客氣地稱曹興誠為「舔共賣台始祖鳥」,這個稱呼一出口,立刻成為現場的焦點。徐巧芯並非空口說白話,她有備而來,詳細地揭露了曹興誠的「黑歷史」。她指出,早1988年,曹興誠就曾與時任中共上海最高領導人江澤民共進晚餐,還有曾慶紅在場。徐巧芯質疑:「你是被請客的那個人,請問你們談了什麼生意?賺了多少錢?至今沒交代,這不就是你口中的黑箱嗎?」
![]() |
| 擷取網路 |
這樣的反擊可謂一針見血。徐巧芯巧妙地利用了曹興誠自己提出的「黑箱」概念,反過來質疑曹興誠本人的過往行為。她進一步指控曹興誠在未經政府許可的情況下,偷偷將晶片技術帶到中國大陸,這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確實是一個相當嚴重的指控。
徐巧芯的攻擊還沒有結束。她繼續揭露曹興誠後來放棄中華民國國籍,取得新加坡護照的事實,並質疑這是否是為了逃稅或避稅。她說:「現在曹興誠突然回台想做反共大將軍,大家不覺得可疑嗎?」這樣的質疑確實具有相當的說服力,因為一個曾經放棄台灣國籍的人,現在卻要來主導台灣的政治運動,這種轉變確實容易讓人產生疑問。
更加犀利的是,徐巧芯給曹興誠貼上了「政治渣男」的標籤。她說曹興誠現在左手賺「紅錢」、右手賺「綠錢」,就是一個投機分子,隨時可能再次背叛國家。她甚至預測,如果真的發生戰爭,曹興誠可能會落跑回新加坡,剩下黑熊和青鳥在原地哭哭。這樣的描述雖然帶有明顯的諷刺意味,但確實成功地將曹興誠塑造成一個不可信賴的投機者形象。
在組織歸屬的問題上,雙方也展開了激烈的交鋒。曹興誠指控國民黨立委是「傅隨組織」,而徐巧芯則反擊說曹興誠才是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的「附柯組織」。徐巧芯指出,柯建銘曾公開表示,在她上任立委第一天,就開始規劃罷免,而曹興誠也是在同一時間推動罷免,這種巧合讓她認為這是「上下交相賊」的證據。
這場辯論的精彩之處,不僅在於雙方的唇槍舌劍,更在於他們各自展現出的不同風格和策略。曹興誠更多地依賴他的商界經歷和對兩岸關係的理解,試圖從大格局的角度來批評國民黨的政策方向。他的論述相對「宏觀」,但有時顯得過於抽象,缺乏具體的事實支撐。
![]() |
| 擷取網路 |
相比之下,徐巧芯的反擊更加具體和有力。她不僅有詳細的歷史事實作為支撐,更善於運用情感訴求和形象塑造。她的用詞雖然犀利,但邏輯清晰,每一個指控都有相應的事實基礎。特別是她對曹興誠歷史的揭露,確實讓人看到了這位企業家過往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
從辯論技巧的角度來看,徐巧芯明顯更勝一籌。她不僅成功地化解了曹興誠的攻擊,更將戰火燒到了對方的陣地。她的反擊不僅有理有據,更重要的是,她成功地將曹興誠塑造成一個投機者和背叛者的形象,這對於一個試圖領導政治運動的人來說,是相當致命的打擊。
然而,這場辯論也反映出台灣政治的一些深層問題。雙方的指控雖然激烈,但很多都停留在歷史恩怨和人身攻擊的層面,對於真正的政策議題和未來願景的討論相對較少。這種現象在台灣政壇並不罕見,但確實讓人感到遺憾。
從更廣泛的政治背景來看,這場辯論也反映了台灣社會對於兩岸關係和國家認同問題的複雜情感。無論是曹興誠還是徐巧芯,他們的論述都觸及了這些敏感話題,但他們的處理方式卻截然不同。曹興誠更多地強調對中共的警惕和反對,而徐巧芯則更注重澄清自己的立場和揭露對方的矛盾。
![]() |
| 擷取網路 |
這場說明會的結果,很可能會對即將到來的罷免投票產生重要影響。從現場的反應來看,徐巧芯的表現確實更加出色,她的反擊不僅有力,更重要的是,她成功地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受到不公正攻擊的受害者形象,同時將曹興誠描繪成一個不可信賴的投機者。
當然,政治辯論的勝負並不能完全決定選舉的結果。罷免投票的成敗,最終還是要看選民的選擇。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精彩的辯論已經成為台灣政治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它不僅展現了兩位主角的政治智慧和辯論技巧,更反映了台灣社會在面對複雜政治議題時的多元觀點和激烈爭論。
無論最終的投票結果如何,這場徐巧芯與曹興誠的對決,都已經成為台灣政壇的一個經典案例。它告訴我們,在民主社會中,不同觀點的碰撞和辯論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在激烈的爭論中保持理性,在情感的宣洩中尋找真理,在政治的紛爭中堅持民主的價值。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