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篩檢守護腸道健康,遠離大腸癌威脅
新華報導\1987創刊
為保障國民健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114年起擴大大腸癌篩檢範圍,將對象調整為45至74歲民眾,以及40至44歲且具有家族病史的民眾,並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截至今年5月底,已進行近87萬人次的篩檢,較去年同期提升了43.57%,顯示政策的推行已開始產生正面效益。
掌握自身健康狀況,定期篩檢與早期治療是關鍵。研究顯示,若每兩年進行一次篩檢,可降低約29%的晚期大腸癌發生率,以及35%的死亡風險。當篩檢結果疑似異常時,不必過度恐慌,應配合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大部分的息肉在檢查時即可切除,有效阻斷癌症的發展。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早期第0期與第1期大腸癌的五年存活率超過九成,而第4期則不足兩成,突顯早期診斷的重要性。
署長吳昭軍提醒,年齡在45至74歲、以及有家族病史的40至44歲民眾,應利用「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查詢提供糞便潛血檢查服務的醫療院所,並積極配合篩檢。建議大家每兩年進行一次,若檢查結果疑似異常,則應立即接受大腸鏡檢查,抓住最佳治療時機。
糞便潛血檢查是一項非侵入性檢查,過程簡便且不需限制飲食。只需攜帶健保卡至合作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在家中使用採便棒刮取少量糞便,並將樣本送回醫療院所等待結果。流程包括:首先領取採便管並登記個人資料,然後在坐式馬桶內用衛生紙斜鋪,取得糞便樣本,接著將採便棒刮取適量糞便並放回管內封好,最後送回醫院檢驗。
在繁忙的生活中,也別忘了照顧腸道健康。除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外,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檢,是預防與早期發現的有效措施。國民健康署與您攜手合作,共同防範大腸癌的威脅,守護全家人的健康。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