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揭秘:太陽「至」何處?天文現象背後的科學奧秘
新華報導\1987創刊
每年6月21日,北半球迎來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這一天的太陽運行到了何處?從天文學角度來看,夏至的「至」代表的是太陽在天球上抵達最北的位置,也就是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的那一刻。這一刻標誌著太陽在天空中的最高點,北半球的白晝時間也因此達到極致,正午時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然而,雖然夏至日白晝最長,但我們日常所見的日落時間並不一定是最晚,這與真太陽時和平太陽時的差異有關。真太陽時是根據太陽的實際運動來計算的,夏至時日出最早、日落最晚,但由於地球公轉的橢圓形軌道和黃赤交角的影響,平太陽時所計算的日落時間則會有所不同。以北京為例,最晚的日落通常在6月底,這是由於均時差的變化造成的。
在夏至前後,北半球的日照時間長,太陽高度角高,日照能量豐富,但溫度卻未必在這天達到最高。這是因為地表吸收和散發熱量的時間差,使得溫度在夏至之後仍會持續上升,直到處暑左右,熱量的收支才會開始平衡,溫度逐漸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常用觀察日影長短來判斷季節變化,形成了「立竿見影」的說法。在北回歸線附近的地區,夏至日正午時會出現「立竿無影」的奇觀,因為太陽正處於天頂,陽光直射地面,影子完全消失。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