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稚子成長」中國人工智慧浪潮下的產業變革與未來路徑
新華報導\1987創刊
「人工智慧就像正在成長的孩子,還遠遠沒有到發展的巔峰。」這句引人深思的論斷,在天津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六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將人工智慧的話題引向了更深層次。這不僅是對當前AI發展階段的精準描繪,更預示著其未來無限的可能性。從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禕口中,我們窺見了AI如何賦能個體,讓程式設計師也能身兼產品經理、銷售等多重角色,為創業者們開啟前所未有的機遇之門。這場關於中國AI發展路徑的深度對話,不僅聚焦於技術的飛速躍進,更觸及了其與社會各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以及在變革中不斷演進的獨特模式。
今年以來,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慧大模型引領著技術發展的潮流,而以杭州「六小龍」等初創企業的異軍突起,則展現了中國在AI創新領域的蓬勃生機。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與會嘉賓們圍繞「中國發展AI的路徑有哪些獨特之處?」以及「面對不斷變化的全球格局,這一路徑又將如何演變?」等核心議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這不僅是對中國AI發展現狀的審視,更是對其未來走向的策略性思考。
宇樹科技CEO王興興認為,中國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與社會各界的支援密不可分,這其中包括了龐大的市場需求、優良的營商環境以及豐富的人才儲備。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中國AI發展的堅實基礎,使其在技術創新和應用落地方面具備獨特的優勢。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周雲傑則從企業發展思維的角度指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對中國企業產生了深刻影響,尤其是在輔助決策方面,AI的介入「讓數據更有品質、讓場景更有價值、讓人更有創造力」,這意味著AI不僅提升了效率,更激發了人類的創造潛能。
京東集團CEO許冉進一步闡釋了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智慧製造等技術如何逐漸聚合,引發「技術奇點」,並催生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進而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這種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的發展模式,擺脫了過去依賴要素驅動的數量型增長模式,轉向更注重質量和效率的內涵式增長。許冉介紹,截至目前,京東內部已部署超過1.4萬個AI智慧體和數字員工,承擔了18%以上的工作內容,廣泛覆蓋財務、外賣、物流、研發、採購、政務等多個場景,這充分證明了AI在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方面的巨大潛力。
長江商學院院長李海濤則從人才培養的角度指出,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與堅實的數字基礎密不可分。他特別提到,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年輕一代,從小成長於數位化環境之中,擁有豐富的AI產品使用經驗,這為杭州「六小龍」等科創企業的孕育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這種年輕一代對數字技術的天然親近感和熟練運用能力,為中國AI的持續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與會嘉賓們普遍認為,藉助人工智慧技術,不僅頭部企業可以實現跨界聯合,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也能開展更多領域的合作,在這種形勢下,建立開放的開源生態顯得尤為重要。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周雲傑強調,「建立開源生態更利於技術普惠。」他介紹,海爾在研發產品時,會將一些與安全相關的專利開放給行業,本著科技向善的理念推動開源生態,旨在讓新技術能夠普惠到更多人,這體現了中國企業在AI發展中注重共享與協作的理念。
本屆論壇的聯席主席之一、TCL董事長李東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TCL正全力擁抱人工智慧大模型的浪潮,並已取得顯著成效。他指出,2024年通過人工智慧應用,TCL已創造了5.4億元的經濟效益。這表明,企業不再僅僅是輸出產品,而是更加注重與當地共建能力、共享成果,將AI技術深度融入產業鏈,實現共同發展。與會嘉賓們一致認為,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結合場景豐富,未來,解決現實問題將成為中國AI技術發展的核心目標。這意味著中國的AI發展將更加注重應用導向,以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痛點為出發點,推動AI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更廣闊的應用場景,真正發揮其賦能千行百業的巨大潛力。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