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火再升級?特朗普突襲14國,關稅大棒揮向日韓,全球市場震盪
新華報導\1987創刊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7月7日突然宣布,將從8月1日起對來自日本、韓國等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25%至40%不等的關稅,並將「對等關稅」暫緩期截止日期延長至8月1日。此舉被一些美國媒體解讀為貿易戰的全面升級,在全球金融市場和貿易夥伴中引發劇烈震盪。
特朗普此次的關稅威脅範圍廣泛,涵蓋亞洲、非洲等多個國家。根據他陸續發布給各國領導人的信函,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突尼西亞、哈薩克將被徵收25%的關稅;南非和波黑將被徵收30%的關稅;印尼將被徵收32%的關稅;塞爾維亞和孟加拉國將被徵收35%的關稅;泰國和柬埔寨將被徵收36%的關稅;寮國和緬甸則面臨高達40%的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與4月首次宣布的「對等關稅」相比,此次日本和馬來西亞面臨的關稅從24%上調至25%,而韓國、南非、印尼和泰國的關稅稅率則維持不變。儘管部分國家面臨的關稅有所下調,但相較於10%的基準關稅,仍有大幅提高。
與此同時,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將「對等關稅」的90天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他表示,8月1日的期限並非「100%固定」,將保持靈活性。然而,此次特朗普致信對象中並未納入歐盟,歐盟方面此前表示仍在爭取於7月9日前與美國達成一項原則性的雙邊貿易協定。
美國的最新關稅動作立即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擔憂。7日收盤時,紐約股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均出現下跌。在美上市的日本車企股價大跌,豐田、本田分別下跌4%和3.9%。
面對突如其來的關稅威脅,各貿易夥伴紛紛表達不滿並採取應對措施。日本首相石破茂8日表示,對美國再度提高關稅感到「非常遺憾」,並已指示相關閣僚在8月1日之前繼續談判,尋求達成能夠維護國家利益的協定。他強調,日美多輪談判未能達成協定,是因為「日本政府不願輕易妥協,該要求的必須要求,該保護的必須保護,持續進行了強硬磋商」。負責談判的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則表示,若日美不能就汽車關稅達成一致,則貿易協定無意義,並強調日本不會犧牲農業利益以換取早日達成協定。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8日發表聲明,指出儘管新政府上台後與美方進行了密集談判,但仍不足以就所有議題達成共識。韓國企劃財政部第一次官李炯日表示,美國總統就關稅問題致信主要貿易夥伴加劇了市場不確定性,韓國將密切關注相關進展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影響。
馬來西亞投資、貿易與工業部則聲明,單邊主義措施將干擾兩國商務活動、供應鏈及投資流動,希望與美方進一步磋商,解決尚未達成一致的問題。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更是直言,77%的美國產品免稅進入南非,而美國卻對南非產品徵收30%的關稅,這「不合理」。
不少觀察人士認為,在關稅暫緩期臨近結束時,特朗普正通過發送關稅信函升級貿易戰。然而,從選擇關稅對象、延長關稅暫緩期等動作來看,美方釋放出複雜信號,既有施壓他國盡快達成協議的威脅,又有受制於關稅反噬效應的現實妥協。
首先,特朗普政府希望以新關稅施壓加速推進貿易談判。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主管溫迪·卡特勒表示,特朗普決心對那些他認為行動不夠迅速的貿易對象施壓。然而,將日韓等盟友納入首批對象令外界感到意外。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格林伯格地緣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馬修·古德曼表示,日韓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很難理解特朗普首先對它們發出威脅。對於如何確定首批關稅信函對象,白宮新聞發言人僅稱「這是總統的特權,他就是選擇了這些國家」。
其次,特朗普政府延長關稅暫緩期,似乎認識到一味施壓無法達到預期目的。古德曼認為,如果立即實施「對等關稅」,金融市場可能會產生更嚴重動盪,「許多美國公司和他(特朗普)的支持者都會不高興」。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執行副總裁兼研究部主任馬庫斯·諾蘭認為,不排除關稅新威脅又是「虛張聲勢」。
最後,系列關稅信函帶來新的不確定性。《華盛頓郵報》報導,外界尚難以清晰解讀一系列新政策的全部意圖,不清楚美國政府是在認真執行計劃,還是只想重啟陷入僵局的談判,但這兩種情況都加劇了經濟不確定性。美國全國對外貿易理事會會長傑克·科爾文表示,繼續威脅加征關稅只會讓企業決策無所適從,削弱美國和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信任。
此次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動作,無疑為全球貿易局勢增添了更多變數。在各國紛紛尋求應對之策的同時,這場貿易戰的走向以及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充滿不確定性。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