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戰火延燒:一個月催票燒掉多少錢?7.26決戰日經費大揭密
新華報導\特稿
台灣政壇風起雲湧,多位現任立委罷免案連署跨越門檻,中選會已正式公告,將於7月26日舉行投票,由選民以「同意罷免」或「不同意罷免」來決定這些立委的去留。
這場為期僅一個多月的短期催票戰,不僅考驗著各方政治勢力的動員能力,更引發外界對於其背後龐大經費支出的高度關注。究竟,在如此緊迫的時間內,要催出足夠的支持者,各陣營將耗費多少經費?
資深媒體人深入剖析,短期作戰時間壓力下的經費飆升,相較於一般選舉,罷免案的宣傳期程,往往更為緊湊,尤其此次罷免案從連署通過,到投票日僅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意味著各方必須在極短時間內投入大量資源,以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
時間的壓縮,直接導致了宣傳成本的飆升。傳統的陸戰(如造勢晚會、掃街拜票)與空戰(如媒體廣告、網路社群操作)都必須加速進行,並加大投入力度。
宣傳經費主要構成,從傳統到數位一場罷免案的宣傳經費,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面向:
1、實體文宣品製作與發送:包括傳單、海報、布條、旗幟等,這些都是最直接接觸選民的工具。在短時間內大量印製與發送,成本不容小覷。尤其在多個選區同時進行罷免的情況下,文宣品的總量將會非常龐大。
2、廣告投放:涵蓋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廣告,以及近年來日益重要的網路廣告(如Facebook、Google等平台)。為了在短時間內最大化曝光,廣告的頻率與版面都將大幅增加,費用也隨之水漲船高。根據過往經驗,政治獻金申報中,廣告費用佔比相當高 。
3、造勢活動與場地租借:雖然時間緊迫,但舉辦大小型造勢活動,仍是凝聚支持者、展現聲勢的重要方式。場地租借、舞台搭建、音響設備、人力動員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開銷。
4、人力與交通成本:動員志工、工作人員進行電話催票、掃街拜票、文宣發送等,都需要支付交通費、餐費,甚至部分人員的薪資。尤其在跨縣市的罷免案中,交通成本將會更高。
5、網路社群操作與輿論戰: 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網路輿論戰已成為影響選情的關鍵。聘請專業團隊進行社群內容製作、議題操作、網路廣告投放、甚至「網軍」動員,都是隱性但龐大的開銷。這部分費用往往難以被外界精確估算,但其影響力卻日益增加。
罷免案經費預估:數千萬至上億元不等根據中選會過去的估計,單一區域立委罷免投票的平均花費約為數千萬元 。然而,此次罷免案涉及多達24位立委,且宣傳期程極短,各方為了催出支持者,勢必會投入比以往更多的資源。
有媒體報導指出,此次「大罷免」預估將耗費超過5億新台幣 ,甚至有估計稱若罷免41名立委,將燒掉12億元 。雖然這些數字包含了中選會舉辦投票的行政成本,但各陣營為了宣傳、動員所投入的「催票」經費,才是真正難以估計的黑洞。
以一個月左右的宣傳期來看,單一選區的罷免案,若要達到有效的催票效果,保守估計也需要數百萬至上千萬元的經費。若將24個選區的罷免案加總,各方陣營在短短一個月內所投入的宣傳費用,總額恐將高達數億元。經費來源與透明度挑戰罷免案的經費來源,除了政黨奧援、政治獻金外,也可能來自於企業或特定團體的捐助。
然而,相較於選舉,罷免案的政治獻金透明度往往較低,許多經費可能透過各種管道支出,難以被外界追蹤。這也使得外界對於罷免案的實際花費,始終存在著模糊地帶。
民主成本與政治動員的代價7月26日的罷免投票,不僅是選民行使公民權的展現,更是台灣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的一次重要考驗。這場短期而激烈的催票戰,其背後所耗費的龐大經費,無疑是民主運作的成本之一。
然而,如何在追求政治動員的同時,確保經費使用的透明與合理,避免資源的浪費,將是未來台灣社會必須持續關注與思考的課題。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