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的傷口再次揭開:兩岸媒體人走進731「黑盒」,為何淚水與警醒交織?
新華報導\1987創刊
在哈爾濱平房區,一座冷峻的「黑盒」式建築,靜默地封存著一段民族最深沉的痛楚記憶。7月9日,來自海峽兩岸的二十餘位青年記者與網路意見領袖,懷著凝重的心情,一同走進了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他們此行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回溯一段被刻意掩蓋的歷史,更是為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真相探尋與靈魂叩問。
「身為中國人,心情真的很複雜和沉重。日本侵略我們的這段歷史,真的不能忘。」來自臺灣的自媒體人邱慶齡,在參訪過程中幾度眼眶泛紅,話語中帶著難以平復的激動。他認為,將這段沉痛的抗日歷史傳承下去,是兩岸青年共同的責任。同樣來自臺灣的青年媒體人劉世鑫,在參觀後深受震撼,他坦言:「看著那些文物我已經在抹眼淚了。」他原本以為這僅是突發事件,但館內的史料讓他意識到這是一場系統性的暴行,並深切期盼臺灣的年輕夥伴們也能親自來此,正視這段不容遺忘的過去。
歷史的意義,在於「鑒往」而「知來」。臺灣資深媒體人刁明芳在沉痛之餘,提出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她表示,面對如此慘痛的悲劇,兩岸同胞更應共同汲取戰爭的教訓,竭力避免歷史的重演。這趟旅程,從最初的震撼與悲憤,逐漸昇華為對未來的警醒與責任。在展區交錯排列的十字架前,在記錄著人體實驗的報告檔案旁,這些年輕的媒體人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將成為真相的傳播者。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這支始建於1933年的魔鬼部隊,在哈爾濱這片土地上建立了龐大的生物武器研究基地,公然違背國際公法,對中國及東南亞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儘管其在1945年敗逃前夕炸毀部分建築以圖毀滅證據,但這座建立在遺址之上的罪證陳列館,用無可辯駁的文物與史料,讓真相得以昭告天下。當兩岸媒體人共同在此獻上鮮花,為殉難同胞默哀時,他們所凝聚的,不僅是對逝者的哀思,更是一種血脈相連、共同守護歷史記憶、攜手走向和平未來的堅定共識。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