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心臟生命線,關愛每一個心跳
新華報導\1987創刊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逐漸成為社會的沉重負擔,心源性猝死的頻繁發生令人憂心忡忡。從劇烈運動後猝倒,到流感引發的突發狀況,這些令人心驚的案例頻繁出現在媒體與現實生活中。最新數據顯示,我國18歲以上居民中,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高達79.7/10萬,令人不得不重視這個潛藏在我們身邊的殺手。
心源性猝死究竟是什麼?它是由心臟突發性功能喪失引起的死亡,通常在癥狀出現後不到一小時內發生。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是其主要誘因。這種突如其來的死亡,救援時間極為有限。專家提醒,心臟驟停的黃金救援時間只有四分鐘,錯過這段時間,便意味著可能喪失寶貴的生命。
在現實中,救援的第一步尤為關鍵。當身邊有人突然倒地,立即判斷是否失去意識,並觀察其呼吸與心跳情況。若確認是猝死,應立刻進行心肺復甦,並撥打急救電話120。如果身邊配備有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則應迅速使用,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救援時間。各地也在不斷完善急救網絡,建立“4分鐘救援圈”,通過科技手段提升救援效率,讓生命的可能性更大。
預防勝於治療,早期篩查與危險因素的重視尤為重要。冠心病、心肌梗死、家族中有猝死史的人群,應定期進行心電圖和心臟超聲檢查,必要時進行基因測試。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未得到良好控制,長期熬夜、壓力過大,都是潛在的殺手。早期的警示信號包括持續胸痛、心跳異常、呼吸困難等,若出現這些癥狀,務必及時就醫。
此外,病毒感染如流感,也可能引發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專家提醒,感染期間要充足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並密切監測身體狀況。尤其是在寒冷天氣或高海拔地區,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應做好保暖和預防措施。
生活方式的調整,是守護心臟健康的關鍵。高鹽、高油、高糖的飲食習慣,吸煙、酗酒、缺乏運動,都在悄悄損害我們的心臟。保持均衡飲食,多吃蔬果、優質蛋白,戒煙限酒,並每週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都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合理控制體重,避免過度肥胖或過度減重,也有助於降低猝死風險。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年輕人或許難以戒除熬夜、飲料的誘惑,但只要懂得科學管理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就能為心臟建立一道堅固的防線。專家指出,雖然心源性猝死危險,但通過科學預防、及時識別癥狀和正確的急救措施,我們完全可以降低這一風險。
每一個心跳,都值得我們用心守護。讓我們共同努力,從點滴做起,為自己和他人築起一道生命的屏障,讓生命之光在每一次心跳中閃耀。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