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燈鐘至大陸惠安尋親 祖籍地宗親熱情接待
新華報導網站\報導
![]() |
劉燈鐘博士(左2) |
今天劉燈鐘博士至大陸泉州市惠安、泉港等地區尋訪家族親人,許多當地宗親和官員主動參與協助尋親,並拜訪閩台譜牒文史專家朱定波、祖籍地劉姓宗長和發表台灣祖先祭祀文化的學術論文,此行獲益良多。
劉燈鐘表示,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商港,明朝末年泉州人大量遷移至台灣,清初達到移民的最高峰,泉州後裔已是台灣閩南裔族群的最大群體,根據2004年的調查,台灣的福建閩南移民後裔,祖籍泉州府及漳州府約為70%。劉燈鐘說,他到惠安以後,深感當地人的口音、飲食、風俗習慣與自己家鄉極為相似,並無違合之處、非常地親切。
劉燈鐘指出,他的祖先劉源宇公是遷台第一代世祖,祖籍地在泉州惠邑,長大後至台灣新竹香山鹽港溪上岸,並在當地墾殖,後代子孫初在香山、清水和卓蘭等三地發展,近代並繁延至桃園、南投和各縣市、大陸與海外等地區,有多位在政府、公營企業、各級學校、銀行、醫院等領域服務,均能恪盡職守,且都能遵循祖訓,不敢忘本。
劉燈鐘說,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子孫,藉由祭祀之禮來達到緬懷先人的目的,並有凝聚家庭共識、敬宗收族的實質意涵,現在台灣社會型態有很大改變,祭祖儀式和形式也有所更動,祖先祭祀仍然是台灣文化的重要部分,而且在家祭、墓祭、祠祭中延續下來,追念祖先的感情始終存在每個人心裡。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