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導》讀者點閱總人次

開學日中市防疫到位 盧市府發送愛心口罩

鄭杰◎臺中報導

 《點一下相片會更清晰呈現》開學日中市防疫到位 盧市府發送愛心口罩

全國高中職以下學校今(25)日開學,為確保學校落實防疫工作,市長盧秀燕親自前往北屯區仁美國小關心學生入校前體溫量測情形,並於教室外視察衛教宣導課程。盧市長表示,市府全力備戰,已協助將全市高中職以下學校完成校園消毒,同時督促各校依據SOP展開防疫演練及物資整備,目前防疫物資都已備齊,「台中市準備好了,大家可以放心!」

仁美國小今日一早即展開防疫工作,包括落實學童入校前量測額溫、耳溫複檢,以及在第一堂課衛教宣導課程後,由老師發送每位學童2片口罩等,任何一個程序都不馬虎,希望讓疫情風險降到最低。


盧市長表示,台中市高中職以下到幼兒園約有1,117所學校、高達37萬學生,今天的開學防疫是浩大工程,所幸教育局在前幾周即制定SOP並進行總動員,加上從上周起,各校已陸續消毒完畢,部分學校更提前召回教職員工進行SOP演練,今天量測體溫秩序良好,也特別感謝家長配合相關防疫注意事項。


盧市長也提到,台中市除了教育部統一發放的口罩、酒精等物資外,在善心人士捐贈下,國小及幼稚園學童每人開學可「加碼」多領到2片口罩,加上中央宣布全國兒童一周可領4片口罩,稍解口罩之急,後續除了爭取中央提供物資,市府也會盡力協助調度,確保校園防疫安全。


有媒體詢問日本傳出廚娘確診武漢肺炎病例,台中市營養午餐供應是否落實防疫措施,會不會改由校外送餐方式?對此,盧市長表示,教育局已督促各級學校落實防疫相關SOP,不只是廚房工作人員,包括打菜的同學都規定一律配戴口罩,也要求孩子們在吃飯前一定要洗手等,加強防疫規範;台中市疫情狀況相對緩和,不希望造成學童過度不便,因此目前仍維持原來的用餐方式,但是隨著疫情發展,市府會隨時應變調整。


教育局長楊振昇表示,市府環保局已協助各校於開學前完成校(園)周邊及開放區域消毒工作,更加碼提供市內公私立學校、幼兒園、補習班校(接送)車免費消毒服務;學校教職員也在於校園公共環境消毒作業後,完成教室內部環境消毒工作,讓師生在開學日回到校園都能有安全的學習環境。今日教育局也指派83位同仁至所轄157所學校了解開學日防疫情形,確保學校防疫工作精準到位。

楊局長也提到,教育局已訂定「臺中市各級學校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工作指引」,各校已成立防疫小組且每週召開防疫會議,並備妥備用口罩、額/耳溫槍、酒精(乾洗手)及漂白水等防疫物資,落實每週校園環境消毒及每日體溫檢測工作。開學日當天上午也要求各校統一實施防疫衛教宣導,建立孩子自我照護的正確觀念與習慣,落實於日常生活中,維護自己和家人健康。


盧市長今日在教育局長楊振昇、仁美國小校長張永雄陪同下,親自視察仁美國小開學日校園防疫情形,市議員黃健豪也到場關心。

🌐Translate文章翻譯成各國文字

🟪《新華報導》網站所有文章

顯示更多

大雨來襲!中市水災應變中心明日提升二級開設 持續加強防汛整備

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台中市列為大雨警戒區,預計明(26)日將有一波強降雨,為嚴防災情,市長盧秀燕要求各局處加強防汛整備,明日9時水災三級應變中心將提升二級開設,各項救災設施與人力已到位警戒,嚴陣以待做好萬全準備。

市議員李中:要台中市政府分攤56%的經費,他絕對反對!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25)日至台中市南區大慶車站進行鐵路高架化「山線高架延伸(大慶至烏日)」考察,市議員李中表示,根據鐵路法,鐵路興建是由交通部規劃、行政院核定,鐵路的所有權、營運權通通都是中央與台鐵權管,我們地方沒有管理權也沒有產權,講白話一點,如果要由地方政府出錢,感覺好像是我們台中市幫人家生孩子,結果孩子是別人的,因此,如果要台中市政府分攤56%的經費,他絕對反對。

台中巧聖仙師文化祭登場 東勢祖廟三仙師起駕繞境全台50天

2024 ATTA台中國際旅展盛大開幕 中市業者推限量優惠 一起大玩台中 山海屯都都好玩

中部最大國際旅展—ATTA台中國際旅展,於19日起至22日,一連4天在台中國際展覽館熱鬧開幕,中市觀旅局熱情邀請中部地區民眾們一起來參與大玩台中館,讓您好康拿不完,一站式購足所有旅遊需求。

中市總人口285萬、清水人口9萬雙達標 盧市長:喜上加喜共創幸福台中!

喜上加喜!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數據,截至今(23)日台中市總人口數已達到285萬23人,突破「285大關」創歷史新高;清水區人口也來到9萬5人,是清水區自民國75年達8萬人口後,歷時38年,人口成長的重大突破。市長盧秀燕在市政會議向市民朋友分享這2項好消息並表示,市府團隊將更努力打拚,共創幸福台中,讓市民過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中市府加碼辦理「臺中市育兒租金補貼」即日起開放申請,無子女數上限,每名補貼4,000元

市府為減輕在臺中市租屋且育有0~12歲子女之市民租屋負擔,以本市囤房稅之稅收,辦理「臺中市育兒租金補貼」,凡於本市租屋且財稅符合規定者,每育有1名0至12歲子女即補助新臺幣4,000元,取消舊年度原先每戶家庭至多補助3名子女之限制,補助子女數不設限,今年更開放承租於臺中市社會住宅之市民申請,充分照顧本市在外租屋之育兒家庭,即日起至113年12月31日(二)止受理申請。

中市加速震後危老重建補助 最高5.5萬元即日起開跑

徐瑄灃議員提醒市府不要藉輔導或興辦宗教事業之名,實際上是護航違建宮廟,破壞農地農用

市議會今(23)日進行民政業務務質詢,徐瑄灃議員提醒市府不要藉輔導或興辦宗教事業之名,實際上是護航違建宮廟,破壞農地農用。並關切台中市公私托嬰中心設置監管雲系統進度,依據衛福部社家署規畫,2024年設置雲端儲存空間,全台公私立托育機構影像須保存30天,希望市府及早執行設置完成,保障幼兒安全。

臺中市議員林昊佑:烏日高鐵案文小四用地 新闢學校相關評估報告不完備

(一)🟪臺中市議會第3次定期會財政經濟業務 議員質詢報導

十年如一日 市議員林霈涵為守望執勤安全請命

今台中市議會民政業務質詢首日,市議員林霈涵率先為守望弟兄的行車安全請命,經查臺中市里守望相助隊新購巡邏車輛補助要點,自民國101年公告施行迄今,汽車及機車補助額度上限,超過十年未曾調整。面對通膨及物價波動,一顆最基本茶葉蛋都從五元漲到十三元,十年前的補助標準若再不修正,恐怕與實際的市場行情,有顯著落差。對此,市議員林霈涵公開呼籲,應加碼補助守望相助隊的老舊耗油汽機車輛汰換,並全面造冊落實保養,面對全市共212隊,一萬多名的基層隊員交通安全,希望對最基本的交通公務運具,提出有效的管理辦法。

(二)🟪臺中市議會第3次定期會財政經濟業務 議員質詢報導

(三)🟪臺中市議會第3次定期會財政經濟業務 議員質詢報導

(四)🟪臺中市議會第3次定期會財政經濟業務 議員質詢報導

🔴(一)財政經濟業務質詢 臺中市政府回應議員的質詢

🔴(二)財政經濟業務質詢 臺中市政府回應議員的質詢

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議事日程表

🟪選區議員活動報導

「戰爭與和平」?!(四)

就當去年10月7日〈哈馬斯〉成功「偷襲」〈以色列〉導致「兵燹之災」以降,正當双方軍民(含戰地記者)持續攀升的死傷人數,已不再受到國際社會矚目,已成為全世界輿論的「莫不關心」,正當滿地球「衛道人士」對生不如死的、可憐無辜的〈巴勒斯坦〉人民的「任人宰割」視若無睹的同時…〈以色列〉空軍於4月1日轟炸了位於〈加薩〉的「人道救援組織」〈世界中央厨房〉(World Central Kitchen ),釀肇包含了〈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等國

🟨2024公告、宣導

臺中市建造執照112年度考核成績出爐 榮獲六都都會型甲組特優

自109年起,臺中市於內政部主辦的「建造執照與雜項執照核發項目」,連續4年蟬聯都會型甲組特優,去年度(112年)分數更是獲得100分滿分的優異成績,肯定臺中市在「建造執照與雜項執照核發項目」上的行政管理及創新作為。

中市府助中高齡重返職場 山線銀髮人才服務據點4月試營運

為提供55歲以上或已退休的銀髮求職者再就業的機會,台中市政府勞工局今年在豐原區陽明市政大樓成立「台中市山線地區銀髮人才服務據點」,於4月開始試營運,提供求職服務、職涯諮詢、媒合推介以及舉辦就業促進活動,協助銀髮求職者重新進入職場,歡迎求職民眾多加運用。

規律運動享健康 樂活臺中大步走

身體健康是每個人都在追求的目標,現代人忙碌的生活往往忽略了健康的重要性,飲食不正常,加上缺乏運動的生活形態,都會讓代謝症候群悄悄找上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每天應至少運動30分鐘,適度的運動不僅能控制體重,還能讓人心情愉悅、消除疲勞,有助於身心的放鬆。為了自己的健康及預防疾病的發生,現在就動起來吧!

⏹️人事異動報導

🟥最近30天最多人瀏覽

基層員警克服重重困難 成功考上警察大學警佐班

中市府助中高齡重返職場 山線銀髮人才服務據點4月試營運

臺中市新任區長布達暨宣誓交接典禮

免費發送樹苗 鼓勵環境多綠化 朱暖英:保護土地減緩碳排衝擊

4月1(星期一)日下午2時,市府舉辦新舊任區長布達典禮

▶️(一)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二)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三)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四)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五)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六)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七)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八)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 市議員質詢報導

🔴(一)臺中市議會第3次定期會 臺中市政府回應議員的質詢報導

🔴(二)臺中市議會第3次定期會 臺中市政府回應議員的質詢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