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僱傭兵」「重磅整軍」 形塑能打、肯打、敢打的「戰鬥部隊」?還是紙老虎?
鄭杰◎臺中報導
臺中市政府現任高階官員異動及挹注外來「新血」、空降「僱傭兵」,「媽媽市長」欲藉借外來「僱傭兵」「重磅整軍」,形塑一隻能打、肯打、敢打的「戰鬥部隊」。
問題是,機關首長、高階幕僚,一旦進入「戰鬥」位置領導各級屬僚是否瞭解進入盧團隊是「為誰而戰?」「為何而戰?」其戰略目標是否明確?戰術打擊是否正確?領導指揮若有誤判「戰情」,則有可能「全軍覆沒」,團隊成敗,新上任指揮官及重要幕僚,難辭其咎。
昨天盧團隊成員中,有被撤下的經發局長高禩翔其職缺由張峯源遞補;研考會主委曾能汀由新聞局長吳皇昇接任其主委職務;張國瑋接替吳皇昇新聞局長職務;社會局長李允傑調市府顧問,職缺由彭懷真擔綱;外加朱康震「高就」13職等副秘書長…。各界對「新血細胞」是否「健康」?無不引頸企盼。
「媽媽市長」尋求「外援」空降「奇兵」,安排團隊進入「重要」戰鬥位置,這些外來「僱傭兵」是否極具戰鬥打擊力?能否迅速就戰鬥位置進入業務狀況、掌握機關資源、端出勝利「戰果」?因為前有被撤下者經手過的業務可做為較量,因此短時間績效如何,即可見真章。
盧團隊布置在第一線執行業務要立竿見影的戰鬥部隊成員中,非業務機關首長莫屬。市長當選難免要顧及派系輔選、競選功臣的出路安排或面對各路人馬的推薦,這本是無可厚非,是良駒抑或是「駑馬」?礙於人情壓力一律照收;不過,良駒成就團隊績效好評、駑馬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也因為駑馬「戀棧」,遂製造在野黨見縫插針、遇洞灌水的極佳「攻擊點」。
盧市長掌權伊始,重用市府事務官擔綱機關首長人數之多,也是歷屆市長所少見的。
在觀察盧市長執政8個月、歷經市議會臨時會、定期大會,在議事廳備受抨擊的機關首長中,事務官首長被抨擊的機率最低。
細究因素,在於事務官首長對業務嫻熟、對施政計畫瞭如指掌、對屬僚專長辦事能力掌握得住,「出卷人」的議員再怎麼質問,「答卷人」的事務官首長都能正確的對答如流,既然滿足議員的要求,被抨擊的機會相對較低,甚至歸零。
目前市府事務官擔任機關首長者,有建設局長陳大田、地政局長吳存金、水利局長范世億、消防局長曾進財、民政局長吳世瑋、農業局長蔡精強、文化局長張大春、地方稅務局長沈政安以及研考會主委曾能汀等人,他們被議員抨擊說業務不嫻熟、不瞭解狀況的機率並不高。
反觀被抨擊者都屬「僱傭兵」首長居多。畢竟,「僱傭兵」首長對府會生態不熟、情資蒐集不全…。狀況不情、「敵我」不分,這個戰還打得下去嗎?
反觀被抨擊者都屬「僱傭兵」首長居多。畢竟,「僱傭兵」首長對府會生態不熟、情資蒐集不全…。狀況不情、「敵我」不分,這個戰還打得下去嗎?
事實上,市府事務官多屬優秀人才,團隊成員的養成教育、專業累積等,在盧市長眼中不就是一隻水準整齊的「戰鬥部隊」?
「戰鬥部隊」在優秀指揮官帶動下,上了戰場上能拚、肯幹、敢戰在加上後勤整備齊全,能機動支援第一線戰鬥,「戰鬥部隊」唯有屢戰屢勝,才是一隻驍勇善戰的「虎」狼之師!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