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的凝視:當電影導演走進收容所 他們拍下的不只是毛孩
新華報導\1987創刊
![]() |
| 學員們先在園區中觀察、記錄,捕捉毛孩奔跑嬉戲的神情 |
今日的台中動物之家后里園區,空氣中瀰漫著一股不同以往的專注。一群學員手持著最尋常的手機或相機,穿梭在犬貓舍之間,他們的鏡頭追逐的,不只是毛孩們追趕跑跳的瞬間,更試圖捕捉那些日常中稍縱即逝的深刻。這是一堂名為「幸福毛孩生活」的課程,但它更像一場溫柔的社會實驗,由電影導演賴楷璿引領,教導人們如何透過鏡頭,重新學習觀看與同理。
課程的核心,並非傳授高深的攝影技巧,而是回歸最根本的「觀察」。賴導演鼓勵學員們放下預設,用第一人稱的視角去探索這個看似熟悉卻充滿故事的場域。於是,鏡頭下的主角變得多元而立體:一隻剛被梳理完毛髮、眼神流露信任的貓咪;一位工作人員彎下腰,輕聲安撫焦躁犬隻的背影;陽光穿透樹葉,在地面灑下斑駁光影的寧靜午後;甚至是一碗被舔舐得乾乾淨淨的食盆。這些被忽略的細節,在鏡頭的凝視下,都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
![]() |
| 幸福毛孩生活課程邀請等公車電影工作室導演賴楷璿來到動物之家后里園區 |
這堂課最動人的部分,發生在剪輯階段。當所有學員拍攝的零散片段被投放到大螢幕上,一場集體創作於焉展開。在導演的引導下,眾人開始討論如何為這些無聲的畫面賦予敘事。哪個眼神最能傳達等待?哪個互動最能體現照護的辛勞?哪個奔跑的畫面最能代表生命的活力?這不再是單純的技術操作,而是一場關於情感選擇與故事建構的共學。學員們在別人的鏡頭裡,看見了自己未曾發現的角落;在共同創作中,他們與這些素未謀面的毛孩,以及身旁的夥伴,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深刻連結。
台中市動保處巧妙地透過這場活動,傳遞了一個核心訊息:收容所不應只是悲傷故事的中途站,它同樣充滿了生命力與值得被記錄的溫暖。這堂課教導的,遠超過攝影本身。它讓參與者明白,當你願意蹲下身子,用平等的視角去觀看,你會發現每一個生命都渴望被理解,而「同理心」,正是所有故事中最動人的光。
![]() |
| 賴導演鼓勵學員從觀察出發,拍攝各種真實而獨特的畫面 |
最終,這些由不同視角匯集而成的片段,將被剪輯成一部專屬於后里園區的短片。它或許沒有華麗的特效,卻充滿了真實的溫度,證明了影像最強大的力量,是能夠保存時光流轉中,那些關於愛與感動的永恆瞬間。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