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新住民體驗臺灣民俗 南區戶政開班獲熱烈迴響
《有聞必發、來稿照登,惟內容非本社立場》
臺中市南區戶政事務所於6月22、23及29日開辦「新住民臺灣民俗體驗班」,邀請來自越南、印尼及菲律賓等新住民家庭一同體驗臺灣風俗,學習民俗技藝,學員們反應熱烈,大家皆滿載而歸。
為期三天的課程除安排性別平等與權益、家庭婚姻及衛生保健等基礎課程外,更搭配元宵、端午節慶設計手做鋁線燈籠、粽子吊飾課程,民俗技藝部分則邀請講師指導學員體驗傳統刮痧肌肉理療,增加學習樂趣。
臺中市南區戶政事務所於6月22、23及29日開辦「新住民臺灣民俗體驗班」,邀請來自越南、印尼及菲律賓等新住民家庭一同體驗臺灣風俗,學習民俗技藝,學員們反應熱烈,大家皆滿載而歸。
為期三天的課程除安排性別平等與權益、家庭婚姻及衛生保健等基礎課程外,更搭配元宵、端午節慶設計手做鋁線燈籠、粽子吊飾課程,民俗技藝部分則邀請講師指導學員體驗傳統刮痧肌肉理療,增加學習樂趣。
另本次報名學員多設籍於南區,本所特別邀請講師介紹本轄在地宗教信仰中心之一「城隍廟」,並介紹廟宇文化,連結在地宗教文化特色,共創多元文化社會。
菲律賓籍高小姐表示,平時白天要工作,晚上還要做家務,身體常痠痛不已,這次上課學到刮痧理療及按摩,剛好可以學以致用,希望能夠多安排類似課程;剛來臺未滿1年的越南籍吳小姐則表示,感謝戶所開辦課程,讓她初來乍到臺灣,也能迅速認識臺灣的風俗及文化,對於在臺生活的適應真的助益甚深。
南區戶政事務所主任蕭淑娟表示,臺中市新住民人數已近6萬人,為讓來自不同國家的新住民朋友儘速融入本地風土民情,適應在臺生活,本所每年皆辦理新住民生活輔導課程,今年藉由「新住民臺灣民俗體驗班」的開辦,讓新住民有機會學習臺灣民俗節慶、技藝及宗教文化的介紹,認識臺灣文化特色之美。
另將手做節慶作品分享予本轄臺中市番仔火文化協會老人照顧關懷據點的長輩們,以提高新住民的社會參與及營造無歧視且悅齡親老的友善環境。
《點閱相片會更清晰呈現》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