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質說」掀政治風暴 賴清德遭批「清德工程」恐陷民主危機
新華報導\特稿
臺灣政壇近日因總統賴清德一番「雜質說」掀起滔天巨浪,引發各界強烈反彈。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更在中常會上火力全開,痛批賴清德此舉無異於「純化台獨」,恐將臺灣民主推向深淵。這場由言論引爆的政治爭議,不僅揭示了朝野對立的白熱化,更觸及了臺灣社會對於團結與分化的深層焦慮。
事件緣起於6月24日,賴清德總統在桃園市舉行的「團結十講」第二場演講中,拋出「用罷免打掉雜質」的說法。此言一出,立即在國內激起千層浪,輿論譁然,批評聲浪此起彼落。外界普遍認為,將政治異議者或不同立場者比喻為「雜質」,不僅失之偏頗,更帶有強烈的排他性與威權色彩,與其所倡議的「團結」精神背道而馳。
![]() |
擷取網路 |
面對這番爭議言論,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反應尤為激烈。他在中常會上直言,對於賴清德的演講感到「非常遺憾」,並嚴詞批判其所謂的「團結」,實質上是「清洗、純化」的過程。朱立倫進一步指出,賴清德正在進行的,是一場危險的「純化台獨」工程,企圖透過政治手段,將不符合其意識形態的聲音徹底清除。
朱立倫語帶感慨地表示,過去臺灣社會已有部分民眾被執政者視為「其餘人口」,如今,廣大臺灣民眾竟又被貼上「雜質」的標籤,面臨被「去除雜質」的命運。他沉重地指出,賴清德此舉非但未能團結臺灣,反而在推動一場名為「清德工程」的政治清洗,旨在掃除所有眼中釘、肉中刺,以達到其「清洗異己」的目的。
朱立倫更將矛頭指向賴清德政府可能藉由「大罷免」與司法手段,對在野黨進行政治清算,將所有「眼中雜質」一一清除,他悲憤地稱之為「民主悲哀」。面對這股政治逆流,朱立倫疾呼,所有不願被視為「雜質」、反對臺灣被政治清洗、被純化,以及反對「清德工程」的民眾,務必在7月26日站出來,投下「不同意罷免票」,以實際行動捍衛臺灣的民主價值與多元聲音。
這場由「雜質說」引爆的政治風暴,無疑將為臺灣的政治生態投下更多變數,也考驗著執政者與在野黨如何在對立中尋求共識,避免社會進一步撕裂。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