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雜譚
《我見。我聞。我思。》 李邁 專欄
繼《情報邪譚》、《情報亂譚》二文獻醜之後,上篇專欄又繼載《情報漫譚》拙文乙篇,關心愛護的觀眾讀友們非常擔憂,如此大不咧咧地公然談論諱莫如深的情報工作,會不會因而涉嫌觸犯了洩漏情報絕密、極機密、機密等,惹上了牢獄之災甚至「殺頭」之禍呢?針對如此「嚴肅」的問題,謹先作答如下:
(一)經查本專欄為文所撰情報各節內容,皆係根據歷史殷鑑、兵書韜略以及坊間公開販售之小說文創、書報雜誌,公開上演放映之電影、戲劇、電視公開之政論性節目、公開之新聞評論報導等資料訊息,潛心戮力彙、整歸納整理編寫而成,都是有憑有據,絕非憑空杜撰。
(二)復據法律明文以暨「機關公開業務保密」之情報作業工作指導原則,本專欄所言情報各節,皆為可以公開談論受到保障之言論自由範疇,再者本專欄所言內容,絕無逾越涉及任何國家機密,必須保密的情報業務。
(三)綜上所言,敬請各位觀眾讀友,切莫擔驚受怕,大可安安心心繼續撥冗賜閱本次專欄拙文《情報雜譚》。
X X X
本回情報的「雜譚」,其實是一篇情報「雜問」,都是觀眾讀友所關心關切的問題,謹先將問題整理歸納,然後再逐一作答於后。
(一)情報為什麼曾經是一種禁忌的遊戲?
(二)情報的真諦到底是什麼?
(三)情報為什麼會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四)情報工作的理則是什麼?
(五)情報工作為什麼必須國家化?超然化?中立化?
(六)情報工作與諜報工作有何差異與不同?
(七)情報人員如果背叛不忠誠?應如何處置才好呢?
(八)為什麼有人將情報工作與妓女的性服務相提並論呢?
(九)台灣的歷任總統誰最精通最懂情報工作之道?
(十)當前台灣如何突破情報工作的困境與窘境?
X X X
「情報」二字在現在的社會,對文明的人類而言,是最普通不過的詞彙,但是「情報」這兩個字,在專制政權的皇帝時代,則是避諱的字眼,禁忌的遊戲,情報是屬於皇家的專利,是屬於統治階級六韜三略中兵家的「詭道」,一般平頭老百姓除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乖乖完糧納稅外,對這個充滿神秘的玩意兒,總是退避三舍三緘其口,不敢隨便言語的,否則就是謀逆造反,大逆不道了。
說也奇怪,推翻專制民國以降一直到抗戰勝利,「情報」二字並未解禁,還僅僅只是軍人、特警、黨工等人士的御用「專利」禁臠,一般老百姓不敢碰觸,就算大學教授、專家學者等社會上層人士,也都絕口不說,「情報」這門知識學問,遂因人們的不敢談、不屑說而產生了誤解,於是「情報」便與「特務」劃上了等號,成為了「禍國殃民」的罪孽,無人為受到冤抑的情報辯解,情報的委屈自然也得不到平反,就在這種神秘兮兮的長久以往之下,可憐的情報成為了罪衍,參與情報工作也就無緣無故地
被污名化了。
更奇怪的是,政府播遷來台後,漫說是「白色恐怖」的戒嚴時期,一直到早已解嚴而且政黨都已輪替了的今天,「情報」這二字,還是國安局、情報局、調查局、警察局的專屬權力,一般社會大眾、碩彥賢達還是視之為「怪力亂神」避之唯恐不及,台灣的百姓民眾如此對「情報」的不重視不關心、不聞不問,應該是台灣社會的最大隱憂,直接間接影響到國家安全與社會安定,成為了台灣危險不斷、危機重重的癥結原因。
X X X
有人認為「情報」這二個中國字,就是英文information(消息、訊息)。
有人則認為「情報」這二個中國字,可以廣義地翻譯成英文的 know ledge(學問、智識)。
「情報」的定義到底為何?這確實曾經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情報「迷團」,這個迷思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被研究情報的專家學者,在情報知識理論,比較客觀地將之英譯為intelligence(智慧、正確的抉擇)。
一般比較被大多數人接受且同意的認為,「情報」這二字的概念分為兩個部分,一為情況報告資料、二為情況報告應用。
如果「情報」僅是光指前者,那麼任何訊息知識都只是情報資料而非「情報」。完整實務的「情報」作為,乃是將單一或複合的各個情況報告資料加以彙整後,經過縝密的鑑定與研判程序,然後將真實正確的情報提供作為軍事、政治、外交、經濟、商業以及日常生活之行動指導依據,以達「先知」「先制」「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目的。
舉例而言,平日我們可以從廣播電視以及網際網路上獲知得悉,世界各國各地詳細的氣象報告,但是這些預測的天氣情況資料,如果不善加運用,那僅僅就是一些並不具有實際意義的資料而已。
但是如果我們近日打算出國旅遊,為了不乘興而去敗興而歸,行前我們就必須廣泛收集當地國家的氣象情報了,如此才能攜雨具、多帶衣少穿衣,如此才能保證旅遊的順利成功。
再舉一例,吾人平日往往都會去做身體健康檢查,健檢的結論就是醫院為我們所提供健康與否的情況報告,如果只是健檢而健檢之後不去做追蹤治療,那麼這些健檢報告最多只是病歷上的參考資料而已,但是如果我們於每次健檢報告出爐,都能據以延醫診病、追蹤治療,那麼這才是為了維護健康及時袪病真正的醫療情報行為,也是為了戰勝病魔正確的智慧抉擇。
由是觀之,真正的情報不是為了情報而情報,而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而情報,所以有人認為情報是人類為了求生存求發展所為之「智慧之戰」。
X X X
有道是「人生如戰場」。
這句話的意思,不是一句哲理而是一個真實。君不見,人的一輩子歷經生老病死短暫一生,可憐的人們為了求生存求發展,除了人與人之間的鬥爭外,還得和疾病細菌鬥爭、和大自然鬥爭、和萬事萬物鬥爭,所以人的一生實可謂是一場永無休止的戰鬥,戰鬥之中為了想要保證勝利保全成功,當然就必須依靠仰賴「情報」的智慧與手段。
在人生的各項鬥爭之中,人與人間的鬥爭最為慘烈,尤其特別是同族同種同國人與人間的鬥爭更為激厲,這種非異族的人與人之爭,簡單的說就是政治鬥爭,在政治的內鬥之中,「情報」這個東西很容易就淪為黨同伐異、消除異己的政治工具,參與情報的工作者,很容易就被利用而淪為「特務」。
這種情報的悲哀,是古今中外有人類歷史以來,最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的事實。
因此為了避免同種同族同國之間的內鬥」,避免互相殘殺、兄弟鬩牆,情報工作者應該保持中立避免介入,但面對私心自用的政客干擾,這豈又談何容易呢?
X X X
所謂情報的理則指的是「情報工作」的原理原則而言。「情報工作」是一樁專業性技術性極為高深的學問,其理則博大精深,實非三言兩語可以盡述,僅試舉情報工作中之「傳遞」與「鑑定」的原則二例,約略聊聊吧!
(一)情報的傳遞原則
1、迅速-「兵貴拙速不在巧久」,情報傳遞的首要原則,則是要求速度,一件正確的真實的情報,倘若不能及時快速傳達給需要這份情報的機關單位或組織個人的手中,適時加以有效的運用,那就是一件喪失了時效性、毫無情報價值可言的廢紙一張了。
2、安全-情報的傳遞,如果失了安全,甚至在交通途中被攔截了、被調了包了、被破譯了、被解碼了、那麼這件情報不但可能失去作用,反而可能發生危險、發生誤導而適得其反。
3、保密-情報的傳遞要求保密,否則則會發生嚴重的危險,為了達到保密的原則,情報的傳遞是化名密語的,是難解密碼的,是讓人無法辯解判讀其內容的。
(二)情報的鑑定原則
情報鑑定是一個明辨真假、去偽存真的過程,它要求情報專家們就其獲得的情報,不僅從其外部的表像上,還要從其內部的本質聯繫上進行綜合分析、邏輯推斷、科學假定等一系列步驟,而最終得出精確的結論。
情報鑑定也是一個科學的思維過程,他包括情報人員對資訊進行正確的篩選、檢驗、就像沙裡淘金,所以它是一個技術性和思想性都很強的工作,是一項需要高度智慧和技能的工作。
一般而言,情報的鑑定原則有下列四端-1、機密性。2、正確性。3、時間性。4、持續性。
X X X
「情報和妓女一樣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2種行業」,這句話語出何處已不可考,但乍聽之下,總覺得有貶抑情報的意味,為什麼神聖的情報工作會和賣屄的妓女相提並論、混為一談呢?經冷靜思考仔細推敲,這是一句用心良苦的話,也是一句寓涵深刻的勸人警世之語。
妓女為環境所逼鬻屄賣淫解決了自己的生活需求,同時也提供社會大眾的性服務,這種性行為是不是犯罪?是不是下流?不能僅以泛道德的眼光妄加論斷。人類社會長期需要妓女的屄,已是不爭的事實,需要妓女,還嫌她的屄髒屄臭,對妓女而言是不公平的,事實上妓女賣屄賣得好不好,最多是恩客不叫爽而已,絕對不至於影響到國家的安全與民主的存亡。
反觀情報工作,雖然是受人尊重的高尚行業,但是倘若從事該行業的情報人員,品行不端、不守風紀、不務正業、招搖撞騙、虛偽不實、干預外務或是假借情報名義,徇私舞弊違法亂紀,甚至貪生怕死、臨危變節、賣國求榮的話,那就「恐怖」了,那就連賣屄的妓女都不如了,妓女不過是出於無奈被迫賣屄,只是出賣了自
己的肉體,但不法、不肖、不忠、不誠的情報人員,卻是自願「下海」、自甘下流,出賣的是情報人員的靈魂與賦於他重任的國家民族的存亡危急,兩者相較,「下三濫」的情報人員,遠遠不如「下海的」賣屄妓女。
X X X
情報「論」壇的拙文陸續發表後,《新華報導》的讀友粉絲多有來電,希望能介紹一些人造衛星在外太空實施空中偵照蒐集情報的常識知識,有關讀者們的這個指示,本刊僅節錄《時英出版社》2001年11月初版,由張殿清先生所著《情報與反情報》一書第307頁至第309頁的精彩內容如次:
人造衛星用於情報,其無法替代的優勢在於:
人造衛星擁有出類拔萃的情報蒐集能力,具有極為廣闊的視野,這是任何一種蒐集情報的手段所無法比擬和替代的,它所觀測的面積是飛機的幾萬倍。古詩曰:「慾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人造衛星與其他情報工具相比,其優勢在於它是在幾百公里以上的高度繞地球飛行,一天可以繞地球飛行若干圈,它能將陸地、海洋、天空中的偵查目標盡收眼底,必將情報迅速的傳回娘家,它的一張照片所覆蓋的面積就抵得上幾百張航空照片,情中的情報容量之大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曾任過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計劃部主任小貝茲上校,在1978年曾發表評論說:「透過人力管道得來的情報,不足美國政府蒐集到的全部情報的1%。而一顆45分鐘就繞地球一週的衛星,在一天裡蒐集到的情報比諜報部門在數十年裡蒐集到的情報還要更多。」
更有人說人造衛星對於密切監視地球上發生的一切事情,幾乎具有無限的潛力,簡直就像可以從空間閱讀一張展開的報紙標題一樣。人造衛星既可以對地球表面進行大面積覆蓋式普查,也可以就具體的目標進行反覆的詳查,加上不受大氣干擾,因而能拍攝出清晰度極高的照片,而衛星上紅外線感測器則可以剝下飛彈發射場上的任何偽裝,甚至連軍事設施裡的能夠發出熱量的爐龕、電鐘、收音機都可以探測到。因此利用人造衛星進行高空偵查攝影所取得的效果,遠比高空偵查飛機所取得的效果大得多。
無庸置疑,人造衛星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獲取情報的重要手段。
2、人造衛星經過別國上空時,沒有國界的約束,無人駕駛,一般武器又無法將它擊落,既不受地理和國界的限制,也不會遭到敵國防空火力的「殺身之禍」,所以被認為是「天然合法」和「絕對安全」的。
20世紀60年代,即人造衛星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就默認:每個國家的衛星都有權從太空飛越其他任何的國家,各國的領土主權只限於大氣層內的範圍。這樣,人造衛星就可以任意在太空沿著自己的軌道運行,任意的拍照,完全不受法律的約束和反情報、反間諜系統的干擾,並且可以免遭侵犯它國主全的抗議和聲討。
3、人造衛星具有不知疲倦的工作效率。如在近地軌道上的偵察衛星,雖每秒飛行7至8公里,但地球也在轉,因此一個半小時就能繞地球一周,這個速度比超高速飛機還要快上一、二十倍。而且衛星是無動力飛行器,它在軌道上是靠地球引力和初始速度運動。另外,偵察衛星的造價雖然昂貴,可一旦投入使用,便能一刻不停的工作若干年,發回浩如煙海的情報,它的造價和它的使用價值,特別是情報價值完全相符。
由於人造衛星具有這些明顯而又無法替代的優點,所以它受到世界先進國家,特別是一些軍事強國的高度重視,當前,用偵察衛星獲取情報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無論是敵對雙方,還是潛在的對手彼此都心照不宣。
一個國家是否擁有衛星,是衡量這個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發展水平地尺規。任何國家只要擁有偵察衛星,才能對現代戰爭和突發事件做出
最快速的反應。同時偵察衛星在防止世界衝突、監督核子擴散等方面也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
X X X
在野的國民黨,執政時曾不斷被詬病指責,法院是國民黨開的,《調查局》是國民黨的情報工作「特務機關」,這些對國民黨並不公正的指控,就是抹黑了法院,抹黑了《調查局》,其詆毀的意圖旨在表示,這些機關單位不公平、不公正、不超然。
在野的國民黨改選改組之後,延用曾經任職《調查局》官員擔任該黨秘書長一職,此一消息曝光立即引起政界一陣騷動,許多提倡情報工作國家化、中立化的人士咸認不以為然,期期以為不可,大家盼望曾經任國家調查機關的情報人員,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何必又「對號入座」,又重回國民黨的「特務」老路?讓人產生錯覺又誤認《調查局》果然是國民黨開的呢?
X X X
諜報是間諜的工作報告,諜報是間諜(spy)或稱間細、細作。諜報工作是軍事戰爭中,出奇制勝、制敵機先的非常手段。
情報的蒐集可以透過公開的方式進行,但諜報的工作必須是秘密派遣,諜報工作較情報工作容易發生危險,且常有反間、雙面間等無間道的情況發生。
情報與諜報兩者間最大的差異與不同,乃在於工作並不一定需要拼老命,而諜報工作人員稍有不慎,則經常會犧牲了性命。
倘若情報工作人員違反了紀律、悖離了職守、背叛了組織、不忠於國家、應該如何處置呢?這是一個非常嚴肅而且實際存在的問題。
為了情報保密,為了國家尊嚴,為了不發生情報的後遺症,為了使損害降至最少,以美國中央情報局以及以色列莫沙德情報部門為例,他們的做法是格殺勿論「千刀萬里追」式的秘密制裁,因為情報工作是不足為外人道,也有見不得人的顧慮,是不能將犯法的情報人員繩之以法,在法庭上公然地接受公開的審判的。
X X X
不可諱言,台灣當下的情報戰略空間是十分侷限的,特別在軍事外交的情報工作更是無法突破困境,因為在這方面的情報工作就算是做得再頂尖再出色,對台灣而言,也是枉然,也是毫無任何實益幫助的。
台灣目前的情報工作,若想有具體的建樹,應該朝著瞭解民隱民瘼,保障庶民安全的方向讓全台灣的老百姓,都能徹底擺脫危險的恐懼與陰影,大家都能安居樂業的過著幸福快樂的平安日子,失去了安全的情報工作對台灣的百姓而言一切都是空談。
X X X
台灣打從「蔣家政權」以降,情報工作上的最大隱憂(患)就是身為三軍統帥的總統,根本不懂情報,根本是情報工作的門外漢。為了台灣的安全未來,希望台灣能出現一位懂得情報、重視情報的智慧總統,千萬不要不懂裝懂冒充內行,或是假借「情報」之名,行破壞貪污之實,又再度將台灣淪為一個情報不設防的危險島嶼。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