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復興的希望之光】太魯閣族大禮、大同部落震後修復歷程全紀錄
新華報導\1987創刊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於今年4月3日遭逢嚴重地震,震波席捲山區,讓偏遠的太魯閣族大禮與大同部落受創慘重。這兩個位於山巔之上的傳統部落,長期以來依賴狹窄的步道與林道與外界連結,震後的破壞使得族人的生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原本繁忙的農產運輸、民宿經營甚至族人日常出入,皆因道路崩塌而中斷,山上的生活仿佛陷入停擺。
然而,在國家公園署與地方族人的共同努力下,經過長達一年的修復,這片山林的希望之火終於重新點燃。由於山區地形複雜、氣候多變,修復工程面臨重重挑戰。林道多處崩塌、水土流失,工程進展一度陷入停滯。更有颱風連續侵襲,讓施工進度受到嚴重影響。為了突破困境,工程團隊不僅調整設計方案,增加預算,還動用空勤總隊的直升機吊掛大型機具,將一輛小怪手送上山頭。
這次的修復工程,展現了政府、民間與族人攜手合作的力量。來自社會各界的募資與企業支持,讓部落得以購置新型機具,並由花蓮縣消防局與空勤總隊協助,成功利用直升機將怪手吊掛上山。這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象徵著全民關懷與協作的精神。
修復過程中,工程採用生態工法,避免過度水泥化對山林生態的破壞。蛇籠石縫的設計,讓邊坡逐漸長出植物,既穩固土壤,也提供動物棲息空間。步道修復則由在地族人親手完成,展現「自己部落自己修」的精神。這種尊重自然、與環境共存的理念,讓修復工作不僅是物理上的重建,更是文化與生態的再生。
如今,經過一年的努力,族人終於能重返山林,迎來收成的季節。部落的農產品得以順利運下山,民宿也逐步恢復營運。族人李慧蓮表示,地震曾讓許多族人離開家園,但如今看到山林逐漸恢復生機,心中充滿感激與希望。太管處長劉守禮則強調,修復工作仍在持續中,期待不久的將來,族人可以再次自在地在山林中生活,遊客也能重新走進太魯閣的壯麗山水。
這段重建歷程,見證了自然與人文的力量,也彰顯了族群堅韌不拔的精神。未來,太魯閣族將在這片山林中,繼續書寫屬於他們的堅韌與希望。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