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餐桌到產地 台中百名教師變身食農傳教士 點燃校園永續火苗
新華報導\1987創刊
當食安問題與環境永可持續成為全球顯學,教育的樣貌也正在改變。一場串連起產官學界的深度培力計畫,正在台中市悄然展開。為了將「食農教育」的種子灑進校園的每個角落,台中市政府教育局與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攜手合作,從7月22日起,一連三天舉辦專業增能研習,目標是將120位來自全市高中、國中、國小的第一線教師與營養師,打造成為推動食農教育的關鍵推手。
這不只是一場單純的研習,更像是一次知識與實務的深度對話。教育局精心規劃的課程,跳脫了傳統的書本框架,直接將教師們帶到農業生產的核心。從稻米與有機蔬果的品種知識,到友善環境資材的實際應用,再到如何安全生產蔬果,課程內容扎實而全面。研習中更探討了食物從產地到餐桌後的旅程,包括保存、加工,甚至是如何將廚餘轉化為環保酵素,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融入日常。
為了讓理論更具體,活動特別邀請了兩位在地的青年農民現身說法。太平區的青農趙燿烽分享了他與蜜蜂為伍的甜蜜事業,而來自后里區的青農會長黃智鴻,則解說了百合花從一顆球莖到綻放成美麗花朵的種植秘辛。學員們不僅聆聽了動人的農業故事,更在實作課程中,親手將嬌豔的百合花製作成精緻的禮盒,深刻體會到農業不僅是生產,更是一種生活美學的展現。
教育局指出,這次的研習不僅是提升教師們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一座與農業行政單位溝通的橋樑。透過實務對話,教師們未來在設計課程時,將能更有效地融入食農元素,引導學生從認識食物的來源開始,進而理解本土農業的價值與環境永續的重要性。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塑造,旨在培養下一代尊重生命、珍惜糧食的謙卑態度。
市府強調,這場研習只是一個起點。未來將持續投入資源,鼓勵教師進行專業發展,並將食農教育與各學科的課程教學緊密結合。期望透過這群點燃火苗的教師,帶動更多教育工作者投入,讓食農教育的理念不再是口號,而是在校園的土壤中真正深耕、發芽,最終結出豐碩的果實。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