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議員陳俞融批評市府防災公園建置不力,也未舉行相關演習,防災公園功能成效恐打折
新華報導網站\報導
今年在台中市發生的地震,光是4級以上有感地震就有4起,而從921地震之後,台灣對於防災觀念越來越重視,市議員陳俞融提到,但目前台中市對於防災相關作為卻慢半拍,依據台中市災害防救辦公室去年112年8月21號所執行112年災害防救第3次四方工作會議紀錄顯示,明確決議社會局要選擇一處防災公園來執行避難收容演練,陳俞融指出,看到會議後到現在113年5月,社會局所舉行的避難收容演練執行成果,共有11場防災演練,都卻不在防災公園舉行?不是在公所、活動中心,不然就是在國小,完全沒有調整演練場所,陳俞融質疑,市府開了工作會議之後,演習卻沒有移師防災公園?那設置防災公園意義何在?屆時市民及市府單位知道怎麼使用防災公園嗎?陳俞融批評市府防災公園根本「為設而設」,也顯示盧市長對於防災觀念的無知與落後。
陳俞融更提到,目前建設局於全市設置共有37處防災公園,但社會局身為避難收容演練的督導單位,計有527處臨時避難收容處所,其中僅有5處為防災公園,陳俞融指出各局處對於防災公園認知不同調,顯示在防災上,各局處仍是本位主義。
社會局長回應,社會局的收容避難處所設置位置,必須要考量到各種不同災害情境,而收容避難處所地點的設置,會設置於包含防災公園內等不同場所。
對此盧秀燕市長回應,台中市的相關防災演練工作、規劃主題也非常多,基於人力物力考量,每次都會有不同的災害主題規劃,如上一次規劃地震防災演練、下一次就會規畫水災防災演練,所以今年若沒有於防災公園舉辦演練,明年也會有,會納入議員建議。
台中市北區英才公園(防災公園)現況
市議會5月31日進行市政總質詢,市議員陳俞融、陳淑華、蕭隆澤、張芬郁、陳雅惠、謝家宜等人關心台中市各區防災公園建置及相關收容演練問題,要求市府應積極完善防災公園地點及設備設置,於防災公園舉辦防災收容演練,確保災害來臨時市民安全。
陳俞融指出,統計至113 年 4 月底為止,台中市北區人口密度為全市第一,每平方公里達20,735人,避難空間需求高,但陳俞融於防災公園之一的北區英才公園設施位置實際考察後,發現依照該處雖有10處避難設施位置,但真的有符合災害時可轉換的功能、用途?例如本應為避難設施之一蓄水池,目前位置卻是一片積水,陳俞融質疑,難道要災害發生後,才要將積水處理後再讓災民使用水源?此類防災公園避難設施,依照手冊指引,屬於災前就要建置與檢修的,但看到市府僅是建置而無維護,根本虛應故事。
陳俞融也舉例,臺北市於 90年 9月完成 12 區防災公園,98年9月舉辦全國首創的「防災公園開設演練」,新北市101年於新莊區建置首座防災公園,並於該年度9月21日辦理防災公園開設示範演練,台南市於103年3月設置第一座防災公園,112年9月於歸仁運動防災公園舉辦地震避難收容演練,高雄市109年也已於苓雅區中正防災公園開設實兵演練,而桃園市每個行政區至少都有一座防災公園,且111年也於防災公園舉行收容演練,陳俞融批評,其他五都有關防災公園作為時間相比台中市都大幅提前,台中市到今年都遲遲未於防災公園舉辦相關演練,顯示盧市府防災觀念落後。
陳俞融說,災害避難收容是重要的一環,北區人口密度高,疏散不易,而台中市災害防救辦公室,為邀集民間企業、團體、廠商參與防災工作,使企業以各種合作方式使其投入資源來協助市府救災工作,也請各局處及各區公所都會與災害防救備忘錄,但陳俞融指出,目前災害防救備忘錄清單顯示目前台中市共89家民間企業團體簽訂備忘錄,但各局處及各區公所簽訂數量參差不齊,最多是和平區公所,有10個,其中北區公所簽訂少之又少僅2個,每一行政區平均僅與2.7家民間企業團體合作救災,也沒看到除了消防局以外的其他局處有簽訂,陳俞融質疑,難道台中市這麼大,現有具備收容能力或提供物資能力的民間企業或團體這麼少嗎?提醒市府力量有限民力無窮,災害防救官民合作才是上策。
陳俞融要求市府,應盡速於擇定防災公園規劃舉行室外收容避難演練,將設置好的防災公園納入收容避難演練體系,不要只是為設而設,並請市府各局處及各區公所,擴大與各民間企業團體簽訂災害防救備忘錄,讓災害來臨時,市府能有最多民間資源可供利用,有效保障市民安全。
市議員陳淑華提到,災害防救非常重要,平常就應落實,但市府現在只會搞一些揭牌秀,搞得防災公園建置及相關演練只是虛應故事,不能真正具備防災功能。
市議員蕭隆澤說,目前台中防災公園共計37座,為全市型1座、區域型24座及鄰里型12座,但看似數量多,但沒有一行政區一防災公園,如大雅區就根本沒有任何防災公園設置,請市府不要虛應故事。
市議員張芬郁表示,防災公園不要形同虛設,不是放了一個告示牌寫了一些數據就叫防災公園,請負責的主管機關盤點整合,需要補充改善的設備就要即時辦理。
市議員陳雅惠也提到,為提供民眾緊急避難需求每區至少建置一座防災公園;此外,近來兩岸關係緊張,中國軍機不斷擾台,造成台海情勢緊張,希望盤點避難收容處所,強化防災機能,確保民眾生命安全。
謝家宜議員表示,防災避難所或防災避難公園本就是在緊急事變發生時能發揮應有的效用,因此平時就應該做好整備的工作。謝家宜指出,市府建置的疏散避難地圖也應該適時檢討,在許多新興重劃區、近年人口大幅移入的區域,防災避難所卻沒有新增設置、疏散避難地圖也仍然沿用舊版,萬一災難發生時恐會不符實際需求,市府應積極檢討避難所的配置,以保障民眾避難安全。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