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岡百年祕境電火圳導覽體驗 深入圳流人文生態
鄭建勳\臺中報導
石岡電火圳距今已有百年歷史,今(29)日中市石岡區公所舉辦百年電火圳人文生態導覽體驗,讓前來參加的民眾了解當時臺灣大甲溪第一座以川流式發電開鑿的電火圳歷史,也在寒假期間讓小朋友體驗南眉手做咖啡DIY,將百年圳流過去與現在做連結,紀念水圳文化永續長存。
電火圳在1922年開始運轉發電,距今已有百年歷史,「電火」在客語、台語皆為電燈的意思,當時為了讓石岡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台電公司以人工開鑿電火圳,引入八寶圳水源,提供社寮角發電廠水力發電,而電火圳周邊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綠葉成蔭行走其間清涼舒適,漫步電火圳生態步道不但可以充分享受大自然的芬多精,也是親子間互動學習及生態教育的最佳地點。
石岡區公所表示,這次與電火圳周邊在地團體石岡南眉文化促進會合作,規劃了4場次的電火圳生態導覽及石岡種植的咖啡豆手做濾掛式咖啡包的DIY活動,並由在地協會鄧文光理事長親自講解沿路電火圳人文生態,讓遊客能以近距離觀察百年圳流生態環境,讓大家重新認識電火圳。
南眉文化促進會理事長鄧文光表示,電火圳擁有豐富的生態,全長2.6公里,道路平坦,兩旁樹木茂盛,有相思樹、楓樹、姑婆芋、茄苳樹、血藤、稜果榕等,一年四季可有不同的景致體驗,一直以來都是石岡的私房秘境,這次石岡區公所於寒假期間舉辦親子共遊電火圳並於南眉咖啡自作所親手做咖啡,除了可在春節前把滿滿的石岡在地咖啡香,帶回去與家人分享外,相信也是一趟令人難忘的食農教育體驗遊。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