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原民會專門委員李印欽 將接任北屯區公所區長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12/24/2018 10:51:00 下午 鄭杰◎臺中報導 臺中市北屯區公所林啟正區長,明(25)天「平調」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擔任專門委員,他的職缺將由前市府原民會專門委員李印欽接任。 李印欽在胡市長任內擔任南區區公所區長,林佳龍上台2個月即將他調離區長職務。李印欽之所以第一波被調整職務肇因於選舉時,林佳龍和李印欽因「行政中立」問題對幹過,從此2人結下了「梁子」。盧秀燕在這次市長選舉時,李印欽全心全力投入輔選。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Unknown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晚上11:42:00 [GMT+8]應該讓里長投票,選大家心目中的區長,因為區長與里長要配合好,才能讓區更好,所以用指派的,真的不適合~回覆刪除回覆匿名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凌晨12:26:00 [GMT+8]那要安排幾個候選人呢?文官制度不能這麼搞啦!喜歡誰就誰來當,那區長與里長交相賊,每天做公關當太上皇來服侍,這樣政令如何推廣呢?刪除回覆回覆回覆鄭建勳社長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清晨6:42:00 [GMT+8]任何一位市長不會讓手中「禁臠」推出來讓里長投票產生。政治考量、選舉考量,區長是前哨戰要地回覆刪除回覆回覆匿名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清晨7:34:00 [GMT+8]已退休未滿65歲的公務人員,可以回來塞好塞滿的概念囉?退休後領退休金,風向對再回任,這是什麼概念啊?回覆刪除回覆匿名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上午8:24:00 [GMT+8]當初不也都是被逼退的,你怎麼不問當初為什麼逼退公務員,工作可以好好做有人願意提早退嗎?刪除回覆回覆回覆匿名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上午8:52:00 [GMT+8]以行政不中立為由把人換掉,找回來的是以前因為行政不中立被換掉的,冤冤相報何時了?什麼時候能讓區長真正行政中立?順便請問社長,張立傑那篇拿掉了?是有壓力嗎?回覆刪除回覆回覆新增留言載入更多…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
《人事報導 》臺中市政府今(7)日 有新人事異動 8/07/2025 06:42:00 下午 新華報導\1987創刊 臺中市政府地政局今日有新人事異動,異動人員名單如下: 1、臺中市中山地政事務所第一課課長謝淑玲,調陞臺中市政府地政局區段徵收科股長,薦任8職等,股長。 2、臺中市龍井地政事務所第一課課長賴秀宜,調派臺中市中山地政事務所課長,薦任7職等,第一課課長。 3、臺中市政府地政局區段徵收科科員張坤式,調陞臺中市龍井地政事務所課長,薦任7職等,第一課課長。 文章內容
《人事報導 》中市府人事新佈局 經發局、捷運局迎來新任副首長 8/12/2025 12:07:00 下午 新華報導\1987創刊 臺中市政府近期公佈一波人事調整,涉及文化局、水利局、經濟發展局、地政局及捷運工程局等多個單位,其中以經濟發展局及捷運工程局的副首長異動最受矚目。 此次調整中,原經濟發展局專門委員林敏棋拔擢為副局長,被賦予更重要的經濟發展推動責任。同時,捷運工程局也迎來新任副總工程司劉吉豐,他原為該局工程管理科正工程司,預期將為臺中捷運的後續工程注入新的專業能量。 除了副首長級的調動,市府多個局處也進行了中階主管的輪調與升遷。文化局由表演藝術科專員謝瓊慧升任秘書室主任。水利局則有多項變動,水利規劃防災科專員易芳那升任秘書室主任,其專員職缺由污水工程科正工程司陳柏任接替;水利工程科股長劉家源則升任水利管理科正工程司。 此外,經濟發展局市場管理科專員王貞月調升為秘書室主任。地政局區段徵收科股長呂鳳珠則獲拔擢,升任同科專員。這次人事佈局展現了市府活化內部人才、促進跨領域歷練的策略。 文章內容
賴清德「不是表決多數贏就可以,不是這樣喔!」 台灣民主的憲政邊界在哪裡? 8/17/2025 05:30:00 下午 新華報導\專欄 726大罷免塵埃落定,25個罷免案全數敗北,但真正引發政治風暴的,卻是總統賴清德在事後的一句話: 「不是表決多數贏就可以,不是這樣喔!」 這句看似平常的表述,在台灣政壇掀起軒然大波,也讓人重新思考一個根本問題:台灣的民主,究竟是什麼? 這句話的爆炸性,在於它挑戰了台灣民眾最基本的民主認知。從小學公民課開始,「少數服從多數」就被奉為民主鐵律,選舉結果出爐,敗者認輸,勝者執政,這是再自然不過的邏輯。但賴清德卻在罷免大敗後說出這樣的話,難怪會被解讀為「輸不起」、「不認帳」,甚至有人質疑他是否要「搞戒嚴」。 然而,如果我們跳脫情緒性的反應,深入探究這句話的憲政意涵,會發現事情遠比表面複雜。賴清德的發言,實際上觸及了現代民主理論的核心議題:多數決的界限在哪裡? 從憲政民主的角度來看,賴清德的論述並非全然無據。美國開國元勛之一的麥迪遜早就警告過「多數人暴政」的危險,認為純粹的多數決可能淪為壓迫工具。這也是為什麼現代民主國家都建立了憲法、人權法案、司法審查等制衡機制,就是要防止多數人濫用權力,侵犯少數人的基本權利。 以美國為例,即使國會通過法案,最高法院仍可基於憲法宣告其違憲無效。德國的憲法法院更是明文規定,某些基本權利條款具有「永恆條款」性質,即使修憲也不能觸碰。這些設計都在說明一個道理:民主不等於多數決萬能,還有更高層次的憲政原則需要遵守。 台灣的憲政體制同樣體現了這種思維。中華民國憲法不僅規定了五權分立的政府架構,更明文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憲法增修條文更是設下了高門檻,需要立法院4分之3同意提出,再經公民投票過半數通過才能修改。這些設計都在限制多數決的適用範圍,確保某些核心價值不會因為政治風向改變而動搖。 從這個角度來看,賴清德強調「不是表決多數贏就可以」,確實有其憲政理論基礎。問題在於,他沒有清楚說明這個原則適用於哪些情況,也沒有解釋在726罷免的脈絡下,這句話的具體意涵是什麼。 更關鍵的是時機問題。在罷免剛剛失敗的敏感時刻,任何看似質疑多數決的言論都會被放大檢視。即使賴清德的本意是在闡述憲政民主的複雜性,但在這個時機說出來,很難避免被解讀為對選舉結果的不滿,或是為自己政治挫敗尋找藉口。 這種解讀並非完全無理。畢竟,賴清德是在民進黨支持的罷免案全面潰敗後說出這番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他是在為失敗找理由。更何況,他在「團結10講」中提到這個概念時,正值藍白... 文章內容
校長駕到?大新國小「巨星級」迎新,教育現場的官場文化隱憂 8/14/2025 09:14:00 上午 (圖片取自大新國小網路\讀者提供) 新華報導\1987創刊 台中市南屯區大新國小近日迎來新任校長蔡丞憲,然而,一場本應是溫馨單純的校園迎新,卻演變成一場堪比明星走紅毯的盛大場面,引發教育界人士的深思與議論。當蔡丞憲校長搭乘的專車駛入校門,迎接他的是主持人透過麥克風近乎嘶吼的歡迎聲,氣氛被刻意炒熱到最高點。 接著,放暑假在家的師生們,早已在川堂兩側列隊等候,教職員與學生代表輪番上前,為新校長掛上層層花圈與花束,數量之多,幾乎將蔡校長的脖子淹沒至嘴邊。整個過程,從排場到儀式感,其高調程度絲毫不亞於市長或教育局長等級的官員巡視,讓這場校園內的交接儀式,染上了濃厚的官場色彩。 這場精心策劃的「歡迎大秀」,無疑會讓在場的學生留下深刻甚至終身難忘的印象。然而,我們必須反思,這樣的印象對孩子的成長是正面還是負面?教育的核心應是傳授知識、啟發品格,並教導學生尊重專業而非權力。 (圖片取自大新國小網路\讀者提供) 當一所小學,將迎接一位新校長的儀式,辦得如同迎接一位大官或超級巨星,我們是否在無形中向孩子們傳遞一種扭曲的價值觀——即職位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被對待的規格,而浮誇的排場比實質的交流更為重要。教育場域理應是社會最純淨的一塊園地,應當著重於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身教。 校長作為一校之長,其專業領導與教育理念,才是真正需要被師生認識與期待的核心。 過度鋪張的歡迎儀式,不僅可能讓新任校長背負不必要的壓力,更讓教育的本質失焦,淪為一場形式主義的表演。這樣的校園文化,究竟是在迎接一位教育家,還是在鞏固一種官僚階級的威望?這場發生在國小校園內的「震撼教育」,值得所有關心下一代的人們深切反省。 文章內容
告別鐵皮與異味!台中市中心兩大停車場華麗變身,打造都市綠色新地標 8/10/2025 10:57:00 上午 新華報導\1987創刊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近期完成兩項市容升級工程,成功將北屯區崇德拖吊場與西區存中街土庫停車場,從功能單一的場域改造成兼具美感與永續的友善空間,顯著提升了周邊居民的生活品質。 在北屯區崇德拖吊場,過去老舊的鐵皮圍籬被全面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具穿透感的鏤空鐵網,並搭配羅漢松與馬櫻丹等高低植栽,創造出豐富的綠化景觀。這項改變不僅提升了街道的舒適與安全感,也讓原本封閉的拖吊場轉化為與社區共融的開放街廓。 中市辦理停車場等公共空間綠美化,打造兼具美感、功能及環境永續的場域 另一處位於西區的存中街土庫停車場,則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民眾的問題。原先大面積種植的掌葉蘋婆因其特殊氣味、落果造成的濕滑風險及根系破壞路面等問題,經由專業景觀顧問重新規劃,辦理人行道重鋪工程,並改種植樟樹與杜鵑,既恢復了綠蔭功能,也強化了整體的景觀視野。 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台中市開創全國首例的「停車場景觀總顧問制度」,是這次成功改造的關鍵。透過引進專業團隊,讓公共空間的設計能結合在地特色與創新思維,超越單一功能,達到美化與便利的雙重效果。他說明,推動綠化不僅是看「有沒有樹」,更重要的是思考「樹與空間的關係」,從單一植栽提升到整體景觀規劃,才能真正將機能導向的空間,轉變為具有生活感的城市街景。 未來,市府將持續運用此一總顧問機制,對停車場、人行道等公共設施進行景觀品質的把關與提升,並廣納民眾意見,致力於建構一個更友善、宜居的城市環境。 文章內容
不只解渴,更要好行!台中自來水延管路平工程突破200公里,鋪出民生坦途 8/13/2025 06:28:00 下午 中市自來水延管路面復平突破200公里 新華報導\1987創刊 台中市政府近年積極推動自來水延管工程,試圖解決偏遠地區長年無水可用的困境,但管線鋪設後留下的道路問題,往往成為另一項民怨。為此,市府同步啟動路面復平計畫,強調「有水可用,路更要好走」。根據經濟發展局統計,自市長盧秀燕上任以來,延管後的道路修復總長度已突破200公里,相當於台中到台北的距離,不僅提升了供水普及率,也為市民鋪出一條更安全平坦的回家路。 台中市幅員遼闊,部分偏遠地區的居民長期依賴井水或水車,用水品質與便利性始終是一大挑戰。市府多年來向中央爭取經費,與自來水公司合作,成功將供水戶數從107年底的93萬餘戶,提升至113年底的106萬餘戶,增加了超過13萬戶。然而,管線工程常因開挖而導致路面凹凸不平,成為潛在的交通隱患。 為此,市府將道路復平視為延管工程的「最後一哩路」,今年度編列6000萬元預算,專門用於修復這些路段。第一期工程以大甲、外埔等區域為主,已於6月底完成約6公里的道路整修,並在8月驗收完畢。經發局坦言,許多施工地點位於巷弄狹窄或坡度陡峭的山區,工程難度與成本俱增,但在有限的預算下,仍力求為居民提供平整安全的交通環境。 路平成果 今年,市府再獲中央水利署核定約7200萬元的延管補助,將針對大雅、豐原、大甲、大里、霧峰及清水等六個區域,解決當地民眾的用水問題。經發局表示,後續將啟動第二期路面復平工程,範圍涵蓋清水、大雅、新社等地,預計年底前完工。市府強調,這項雙軌並進的政策,不僅是基礎建設的升級,更是對民生品質與區域均衡發展的承諾,目標是打造一座真正宜居的永續城市。 文章內容
應該讓里長投票,選大家心目中的區長,
回覆刪除因為區長與里長要配合好,才能讓區更好,
所以用指派的,真的不適合~
那要安排幾個候選人呢?
刪除文官制度不能這麼搞啦!喜歡誰就誰來當,那區長與里長交相賊,每天做公關當太上皇來服侍,這樣政令如何推廣呢?
任何一位市長不會讓手中「禁臠」推出來讓里長投票產生。政治考量、選舉考量,區長是前哨戰要地
回覆刪除已退休未滿65歲的公務人員,可以回來塞好塞滿的概念囉?
回覆刪除退休後領退休金,風向對再回任,這是什麼概念啊?
當初不也都是被逼退的,你怎麼不問當初為什麼逼退公務員,工作可以好好做有人願意提早退嗎?
刪除以行政不中立為由把人換掉,找回來的是以前因為行政不中立被換掉的,冤冤相報何時了?什麼時候能讓區長真正行政中立?順便請問社長,張立傑那篇拿掉了?是有壓力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