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國 ・小花園 食農教育中 扎根社區防災意識-專訪樸門綠色戰士的推廣者 馮雅蕾
曾彥霖\文、圖
一個陽光和煦的午後,來到共好生活合作社,走道空間盆栽巧妙地在都市空間中營造一種綠意盎然的叢林感~這裡是樸門綠色戰士理念的推廣者,馮雅蕾老師的永續生活教育基地,馮老師和共好生活的夥伴們,長期推動校園碳耕計畫與樸門社區防災理念,在臺中國小、大同國小、大智國小、文華高中等,進行了一系列結合校園與社區鄰里的環境教育,並且在2018年國際花博展當中,位於后里森林園區的永續家園四口之家,其中飲食花園設計執行的正是馮雅蕾老師及共好生活團隊,四口之家融合國內推動生態家園的幾個團隊一起合作,示範了人與自然共好的生活模式,並創下連續獲得五項國際獎項的佳績,包括全球設計人夢寐以求的2019德國iF設計獎、2018美國建築大師榮譽獎、2018倫敦設計銀獎、2018紐約設計銀獎、2018美國IDA設計銅獎。
因為訪談時,剛好是胭花颱風颱風尾剛離開不久,因此我主動把話題帶到防災教育。
問:「老師我看到您最近在臉書、以及在群組不斷大聲疾呼防災與環境意識的重要性,這種呼籲與力道超出一般靈性與綠色工作者許多...」
答:「是的,(氣候極化的災難)這個已經是迫切而且將會越來越頻繁發生的,我們必須採取行動,而且是更加明確的環境意識主體的行動。2014年菲律賓海燕風災,樸門綠色戰士的倡議者Steve Cran在當地指導民眾自立與災後重建,由於臺灣也是海島型國家,面臨各種氣候災難的風險也不小,所以花蓮樸門永續設計協會趁機會邀請Steve Cran來臺灣開設綠色戰士工作坊,我當時排除萬難參加培訓,成為臺灣第一批綠色戰士。當時,我本來是一個擔憂孩子在地球生存環境的母親,上完課程之後,我意識到擁有知識技能讓我不再惶恐未來的不確定性,反而擁有力量可以進行改變的行動,老師問我們要怎樣幫助自己的國家,我說我要在都市搶人、搶地、推動意識覺醒,把人與土地的環境意識找回來,我承諾給未來世代更好的世界...」
馮老師娓娓道來,自己如何從一個擔憂孩子未來的母親,在樸門綠色戰士的訓練過程中,體察自己與環境的關係,在樸門永續設計實作訓練中自我賦能,並且從一個標準都市上班族,在課程結束後,成為綠色環境工作者的過程。
Permaculture Design樸門永續設計強調觀察大自然的運作法則,透過巧妙的生態設計方法,應用於人類的日常生活,如:食物森林、生態菜園、自然建築、污水淨化循環…等永續設計,其核心價值為「照顧人、照顧地球、分享多餘」,目標為「師法自然,設計與維護一個具有生產力的人為生態系統」。
樸門綠色戰士即是運用樸門設計在災前建立永續的自給自足安全社區、災後快速建置避難居所及淨水、能源、衛生設施,並生產自給自足的安全食物,強調以實際行動來因應地球氣候變遷可能引發的問題。
有關於災後重建的最大迷思是-急難期過後,災區太過依賴救濟物品,因此,幫助災區儘快重建自給自足及食物安全系統是非常重要的。樸門綠色戰士是協助居民利用當地資源來建立他們的社區,所以成效顯著,居民也能因此脫離貧窮。
綠色戰士的目標在於先培訓一批在地居民成為教導者,建立起一個示範成果來激勵其他社區居民,藉此來訓練其他人,這樣的成果,因為是在地民眾的自發力量與社區鄰里互助組織,也可避免災害重建過程中,地方政府貪腐或者行政效率低落的問題,同時改造在地社區的生活模式,找回永續生活的能力。
接著我把問題放到綠色戰士概念,在看待防疫工作時的思考(因為災難過後通常伴隨疾病與瘟疫,我希望從訪談中,得到原則性、指示性的概念)
老師從最近疫情開始分享起:(染疫人數)降到個位數是令人一則喜一則憂,喜的是大家會暫時放下不必要的恐懼及負面的能量;憂的是這樣人類還不夠時間能正確理解到,要改變的是整個生活模式和技術治理系統,而不是趕快恢復以往“正常的生活”,這樣“正常的生活”如果正常的話,就不會衍生這麼多環境和社會問題...
要真正去思考如何改變及行動,否則生態繼續的惡化,帶來的不只是超級病毒或細菌威脅,「極端氣候加劇」和「生物多樣性崩潰 才是不可收拾的大問題!
反思我們現在的文明,在所有氣候災變中,就像是蓋在順向坡的城市,每一次震盪,就會滑落一部份的設施,然後人們還以為可以一次又一次撐過去,然而地球已經不允許我們再這樣了!
過度破壞環境生態、在有限的資源下進行無限經濟成長的經濟系統遲早會崩毀,這只是一種淘汰不適合的舊有系統的過程,但只要足夠多的人團結起來,共創一種禮物經濟、互助交流資源的生活模式,人類其實不需要依賴金錢經濟這樣的人為體制,只有無條件給予、互助支持,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世界才能從資本主義建構的遊戲規則中解放,所以我現在想要進行中的家園聚落聯盟計畫,想要做的就是建立於互信基礎的互助模式!
當解放了知識技能,讓人人拿回能力,有能力並互助,可以不需要那麼依賴資本!
在大環境問題的驅使下,自私的人們已經無法再獨善其身了,全體人類都是命運共同體,而良善的力量要積極出來合作,一起在這個關鍵時期共同努力,帶起新文明的希望!為了推動新時代新文明,很值得做,再努力!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